103. 政权的合法性

    103. 政权的合法性 (第2/3页)

唯一一个因功封王的机会。

    这也就意味着,被楚怀王封为上将军的项羽,只能屈就楚国为臣,几乎完全失去了封王的可能。这让项羽对怀王深怀愤恨。

    项羽和怀王的第一次正面冲突,是杀宋义、夺兵权,籍此取得巨鹿之战大胜,让楚怀王不得不承认他的军功统帅地位。

    巨鹿之战后、灭秦前,项羽立杀叔仇人章邯为雍王。项羽通过这一举动告知各路诸侯:他宣布怀王之约作废!诸位皆可封王!至此,项羽自立军功领袖身份,称霸天下之心,已经昭然若揭。

    而鸿门宴,是项羽与怀王的最后博弈。此时的刘邦,既是怀王手中最后一张牌,也是怀王之约的关键人物。刘邦此时的选择,对于楚军的局势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是继续支持怀王,以谋取关中王的地位,还是彻底放弃这一念想,投靠项羽以获得最大的好处?最终,刘邦选择了后者。

    在鸿门宴一开始,刘邦对项羽称臣,表示退出关中拱手相让时,对于项羽而言,鸿门宴已经结束了。因为他的目的已经达到,刘邦抛弃了怀王选择了自己,怀王彻底输了。

    鸿门宴最大的赢家,毫无疑问是项羽。他不费一兵一卒收取了关中,并且彻底击败了怀王,成为真正的天下共主。

    其次是刘邦,刘邦以退为进,保住了自己的政治地位。项羽将刘邦分封到巴蜀,为汉中王。才有了刘邦积蓄力量,“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重返三秦的机会。

    唯一的输家,则是那个不在局中的楚怀王。虽然之后怀王又被尊为义帝,但是他的政治生命,在鸿门宴时便已经终结了。

    范增是比项羽看的更远。刘邦入关中,接受秦王子婴投降,与百姓“约法三章”,不住皇宫,不开府库,不扰百姓,收编秦军。这让范增看出他的野心,将来必成大患——刘邦是威胁,来了鸿门宴,可趁机杀之。

    项羽顾忌杀刘邦会给怀王借口,招致诸侯们的敌意。且刘邦已表示合作意愿,当然不该杀。在此时的项羽看来,范增这位“亚父”,恰是他想摆脱的人。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当项庄受范增指使,在鸿门宴上舞剑,意图刺杀刘邦时,项羽对指手画脚的亚父,恐怕已有不满——项庄是他的亲信啊,竟然被范增这个外姓人安排了!

    所以项伯加入舞剑,遮挡项庄行刺时,他并未阻拦。甚至在樊哙提刀参与后,项羽做起了默然的观众。

    而刘邦尿遁后,范增痛心疾首,怒骂项羽“竖子”,必然激起项羽的极度反感:尊为“亚父”,只因你范增是叔父项梁谋士,并非我项羽之谋士。给叔父出馊主意捧出个楚怀王,成了尾大不掉的麻烦!又如此这般摆老资格,倚老卖老!

    自大孤傲的项羽,恨铁不成钢的范增,隔阂越来越大。陈平略施小计,造谣范增与刘邦私通。项羽的猜忌冷落,逼得七十多岁的范增心灰意冷,死在辞官归乡的路上。

    比项羽看得远的范增,肯定没看到西楚霸王“不肯过江东”的结局。项羽不留“士为知己者死”的范增,哪会留韩信、陈平?贵族出身的项羽,压根看不起平民出身的这些人。

    良禽择木而栖。刘邦说自己“运筹帷幄,不如张良;安抚百姓,不如萧何;攻城略地,不如韩信;阴谋诡计,不如陈平;冲锋陷阵,不如樊哙;城门果决,不如周勃”,可这些人为什么追随他?惟有胆有识,通权达变,知人善任而已。

    “妇人之仁”,并不是项羽失败的根源;“知人善任”,也不是刘邦开创大汉王朝的唯一条件。

    政权合法性来自三个方面:意识形态合法性、程序合法性和绩效合法性。

    而项羽恰恰违反了这三条。项羽为什么能成为西楚霸王?因为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在危难时刻打败秦军主力,取得领袖地位。

    面对如何建立一套新秩序这个问题,项羽却无所适从。他没有采取秦始皇的郡县制,回到了周朝的分封制。

    尊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