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 吊民伐罪

    95. 吊民伐罪 (第2/3页)

   “外儒内法”,正是一手胡萝卜,一手大棒,效果显著,既经济,又实惠,统治者要是不大力弘扬才是傻子。

    “外儒内法”治国,从此渗入历代统治者的DNA当中,并且创造性地活学活用。儒法两家结合加深,儒家伦理甚至侵入到法律条文当中。刘小猪推行“春秋诀狱”,有“礼刑并用”之说。

    说的透彻些,儒家的礼乐才是教化人心的根本,律条只能起到“马后炮”的作用。律条守住了底线,儒家坚守了道德。显然,法家只能“治标”,儒家才能“治本”。

    推行“外儒内法”的基本国策,外圆内方。儒是基调,法是核心。儒术装点了门面,法家深藏其内;儒家是好看的外套,法家是贴心的棉袄。这样刚柔并济,帝国不再是青面獠牙,反而显得温情脉脉。

    刘小猪执政,亟需解决的两个内政问题:一是生计,二是教化。要解决生计问题,就要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想要平均地权和搞好教化,莫如儒家,践行儒家学说、倡导仁政德治、表彰六艺;想要节制资本,莫如法家,苛政严律,削富压强。

    王娡坐在纺车前,正想着事情,国舅田蚡进了椒房殿。

    “臣参见太后!”

    看到田蚡谄媚的笑,王娡指指坐榻。

    “长姐,娘亲让小弟带话,她想她的外孙了……”

    “那就请老母进宫来吧!来看看越儿和寄儿。”王娡知道,妹妹王皃姁死后,臧氏一直挂心她留下的这两个孩子。

    “越儿已满七岁,哀家让皇帝封他做广川王。按祖制,可以去封地了。”王娡说着摇着纺车。

    “姐姐,广川国丞相可有人选?”田蚡忙凑到姐姐跟前。

    “你有人举荐?”王娡瞥他一眼,“上次你给哀家的举贤名单,八十多人,加上朝臣们的举荐,这二百多人,皆是贤良?哀家命人抄写到布帛上,日日看,夜夜想,竟发现,盘根错节,都是京城豪强几大家族!这利益交换,相互帮衬,哀家叹为观止啊!”

    “这……”田蚡结舌,讪讪地笑,“姐姐慧眼!谁都不好意思直接举荐自家亲人……你举荐我家子弟,我举荐他家子弟,他举荐你家子弟……”

    多完美的利益闭环!

    王娡从纺车前起身,坐到案几前,“是,谁都不吃亏!哀家说过,举贤不避亲。举荐自家子弟也可,不必如此绕圈子!”

    “尔等举荐这二百多人,哀家要仔细考察。只要贤德,皆可入仕。”

    “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长姐……太后,臣知晓!”田蚡看到姐姐脸色转暗,忙郑重回应。

    “广川国,二千石官员,哀家要给越儿找几个忠厚长者辅政啊!”

    “臣也是如此想法。臣也是广川王的亲舅!以臣之愚见,中大夫王臧,可为广川国相……”

    “王臧?他与赵绾,皆从师于鲁申公吧!”王娡心里冷笑。

    作为齐国贵胄后裔,田蚡此举是排挤鲁学,想将鲁学挤出中央朝堂。

    儒学有齐学和鲁学之分。鲁国是儒学的发祥地。孔子是鲁国人,《春秋》就是鲁国的史书。儒学在鲁地的传播从文化传播方式上讲,是“区内传播”,因此“鲁学”贴近儒学传统;而“齐学”是儒学传入齐地后,产生的一种地域变体,属于文化传播方式上的“跨区传播”。

    齐学崇尚权变,鲁学则相对传统。鲁学的主体思想是儒学,也兼有墨家。齐学以儒学为主,兼有道法家、兵家、阴阳五行学说等思想,而以稷下学为代表。

    给高祖刘邦制定礼仪的叔孙通,就是齐学代表人物。而战国时期的孟子,则是鲁学代表人物。传承至此时,鲁申公为鲁学代表,而董仲舒为齐学代表。

    鲁学和齐学彼此的师法传承并不相同。齐学推阴阳、说灾异,究天人感应,其学说比鲁学要激进和夸张。而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