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太子之争(求追读收藏)

    63. 太子之争(求追读收藏) (第2/3页)

点出奇一致!”姚翁捋须呵呵笑道,“原本这二人是水火不容,俗话就是,尿不到一个壶里!在未央宫大殿,争辩皇位继承人问题上,两人配合得天衣无缝!”

    王娡笑起来:“姚国师讲来听听!”

    “哈哈!那晁错,把齐王刘肥存世之子,按长幼为序,写了奏章,请窦太后定夺。刘罢军,管恭侯。刘宁国,瓜丘侯。刘信都,营平侯。刘安,杨丘共侯。刘将闾,齐孝王。刘辟光,济南王。刘志,淄川懿王。刘卬,胶西王。刘贤,淄川王。刘雄渠,胶东王。单是齐王这一支,就十兄弟呢!”

    “袁盎说,兄终弟及,先排好位次,不然象春秋时代的宋国,就糟了!”姚翁讲述朝堂之上的争辩。

    宋是商人的后代,也继承了商人的兄终弟及制度。宋宣公死时不立其子,而传位给了其弟宋穆公。

    宋穆公临终前找来司马孔父嘉说:“先君宋宣公舍弃他的儿子与夷而立我为国君,我不敢忘记。请您事奉与夷来主持国家事务,我虽然死去,但也不后悔什么。”

    孔父嘉回答说:“可是群臣们都愿意事奉您的儿子公子冯。”

    宋穆公说:“不行,先君认为我有德行,才让我主持国家事务。如果丢掉道德而不让位,这就是废弃先君的提拔,那里还能说有什么德行?”

    于是传位给了侄子与夷,即宋殇公。

    这本来是个兄恭弟让的亲情故事,只可惜故事还有后半段。

    宋穆公为了防止自己死后儿子跟宋殇公争位,所以在生前就把两个儿子公子冯和左师勃驱逐到郑国。并且对他们说:“尔为吾子,生毋相见,死毋相哭。”对侄子可谓做到了仁至义尽。

    但是宋殇公登基后,在卫国国君州吁的挑拨下,担心流亡郑国的公子冯回来跟自己争位,发兵攻打郑国,十年十一战,引发了国内民众的不满。

    太宰华督贪图孔父嘉妻子的美色,挑唆民众说,宋殇公连年征战,都是受到奸臣孔父嘉的蛊惑。于是发兵杀掉孔父嘉与宋殇公,迎立公子冯回来继位,即宋庄公。宋国从此内乱不休,经历十世之乱。

    “晁错又奉上了另外一个故事。”姚翁笑。

    春秋时吴王寿梦喜爱自己的幼子季札,想要传位给他。但是季札贤德,坚辞不受。于是寿梦只好传位给长子诸樊。诸樊继位后又想让位给季札,季札宁肯隐退,到田园中去躬耕,也不肯做国君。后来诸樊临终时传位给次弟余祭,想要按照父亲的遗愿,按次序一直传递到季札为止。他的弟弟余祭和余昧也都学习兄长的榜样,传弟而不传子。可是在老三余昧死后,季札仍然不肯登基,反而避让逃走。于是余昧的儿子僚被立为吴王。

    而诸樊的儿子公子光却认为自己的父亲是长子,如果季札不肯继位,按次序应该由自己登基,不该是余昧的儿子。于是收买刺客,最终发生了“专诸刺王僚”的悲剧。

    “条侯周亚夫,问窦太后,齐王刘肥几子,与景帝同为刘氏兄弟。兄终弟及,若是他们也要皇帝轮流做,怎么办?”姚翁乐不可支地讲述着。

    “廷尉卫绾问,景帝之后,如梁王继位。梁王之后,谁来继位?”

    “窦太后沉默半天,说自然是景帝之子继位。”

    “那梁王之子会答应吗?袁盎追问窦太后。难道让梁王之子与景帝之子为争皇位,反目成仇、再起征战?”

    “窦太后再不说话了!”姚翁点头笑语,“果然是几个小故事,打消了窦太后立梁王为储的念头!稳定压倒一切啊!”

    听到这里,王娡叹口气:“窦太后改了主意,自然是好的。但她拒绝立本宫为后……彘儿立储之事,怕是无望!”

    王娡起身,在屋内踱了几步,“本宫一向与人交好,尤其窦太后。慎夫人盛宠之下,她倍受冷落。本宫亲手侍奉,她也感怀颇多,夸赞本宫贤孝。为何如今对本宫戒备至深?”

    “窦太后可是个权力欲望很强的女人。”姚翁说道,“她反对夫人为皇后,目前的出发点应该是为梁王。夫人成为皇后,刘小猪是嫡子,立为太子是顺理成章的事。挡了梁王立储之路,她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