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明军雄起,截断秃巴思部!放大皇帝的疑心病!

最新网址:m.yuedsk.com
    第206章 明军雄起,截断秃巴思部!放大皇帝的疑心病! (第1/3页)

    过了良久。

    竟传来皇帝的大笑声:“好你个陶鲁啊,倒是伶牙俐齿,不怪能深入敌营,忽悠敌酋,拿下古零覃氏!”

    陶鲁吓得身体发软。

    “深入敌营的少年郎,怎么还被朕吓到了?”朱祁钰打趣他。

    “陛下龙胆虎威,如真龙在世,学生不过肉眼凡胎,在陛下面前,自然恐惧非常。”

    陶鲁是会拍马屁的,其实后背全透了。

    朱祁钰哈哈大笑。

    “欧镗、段元琰,尔等父母皆是名将!”

    “都起来。”

    “赐座。”

    陶鲁是能坐在养心殿里,最年轻的一个。

    但他可不敢坐。

    只是屁股稍微沾了个边。

    欧镗还好一点,段元琰不停哆嗦。

    他只是个小土司的儿子,立下功劳的还是母亲,路上他已经得知,大明没有女将军,他母亲就显得很尴尬了。

    “段元琰,你娘是个好将军啊。”

    朱祁钰看到他紧张,轻声道:“朕打算晋她做都指挥同知,虽是妇人,却有穆桂英、梁红玉、李三娘等先例,大明也可有女将军,你当好好向母亲学习。”

    段元琰没没想到,皇帝竟对母亲有如此高的评价。

    他从小受母亲教导,懂汉语,看过戏曲,知道穆桂英,但不知道梁红玉是谁。

    但是,读过书的陶鲁却满脸讶异,他知道梁红玉和李三娘,但穆桂英是谁?

    穆桂英是嘉靖年间的汇编里的人物。

    现在是景泰朝,还是冷门戏曲里存在。

    倒是梁红玉和李三娘,是响当当的人物。

    梁红玉是韩世忠的妾室,韩世忠是历史级别的名将。

    李三娘是李渊的三女儿,娘子关就是以她命名。

    “小子拜谢陛下天恩!”段元琰感激磕头。

    “欧信有封爵之资,欧镗,伱入了讲武堂,可不准给你爹丢脸。”朱祁钰朝着欧镗笑道。

    欧镗赶紧跪下保证。

    朱祁钰对此三人寄予厚望,尤其是陶鲁。

    “朕考考你们,今日早朝上,朕决定拆分西北为陕甘宁山四省,朕想重开西域,尔等有何建议?”

    欧镗和段元琰满脸懵逼,我们都没去过西北,哪里知道西北要如何繁荣啊?

    陶鲁在路上也做足了功课,但没做过西北的功课啊,还是被皇帝的问题问到了。

    “敢问陛下,学生可否看一下地图。”

    陶鲁绞尽脑汁,但脑海里对西北没什么印象。

    十分尴尬。

    养心殿的墙壁上,还是没拆分的地图,很快就要重新涂鸦绘画。

    冯孝告诉陶鲁,新划分的边界。

    陶鲁咬咬牙,跪下:“回禀陛下,学生以为可移民陕西,先繁荣陕西,求陛下重建长安!”

    朱祁钰眼睛一亮:“仔细说来。”

    “我大明占据河套之后,陕西就成为完全内陆省份,不再和敌人接壤,变得十分安全。”

    “所以西北的核心,将会从形胜之地太原,移到西北明珠,长安。”

    “而长安,位处关中之中央,虽然疲敝多年,但只要上下一心,重建长安指日可待。”

    “长安建成,便可以长安为中心,向西寥廓河西,过吐鲁番,征服西域。”

    陶鲁看似说了很多,其实就一句话,建设长安。

    看得出来,这道题把他难住了。

    “言简意赅的说。”朱祁钰不喜欢听废话。

    “陛下,其一兴建长安,重建关中要塞。”

    “其二,多多移民,振兴关中商业。”

    “其三,关中疲敝,承受不住太多人口,所以要保护水土,也要重开路上丝绸之路。”

    陶鲁说得算老生常谈。

    朱祁钰对陶鲁的战略眼光略有不满。

    “陶鲁,关中之弊,在于人心。”朱祁钰也不为难他,毕竟是个孩子。

    陶鲁知道,皇帝对他的答案不满。

    “你没去过关中,也没看到多少资料。”

    “不知道也很正常。”

    “历经辽金蒙元,关中已经是色目人、胡人的天下了,早已经不是汉唐时代的关中了。”

    “所以朕说,要治理关中,首在治心。”

    “只有让关中人,从内心里认同大明,认同自己是汉人,而非回回,真心愿意为大明抛头颅洒热血,那任何困难,都不是困难。”

    朱祁钰展颜:“起来吧,你小小年纪,就有如此见解,已然不错了。”

    “进了讲武堂,要戒骄戒躁。”

    “你在郁林,可谓人中龙凤,但在京中,天下英才齐聚于此,你仍想出类拔萃,便要比其他人更加努力。”

    “学习,是你通向成功的唯一钥匙。”

    朱祁钰劝学。

    陶鲁赶紧磕头谢恩。

    “你们两个也是,进了讲武堂,必须要努力学习,不可辜负朕、辜负尔等父母一片冰心。”

    “小子等谢陛下教诲!”三人齐齐叩拜。

    陶鲁又跪下,诉说其父陶成的谢恩之词。

    朱祁钰大为感动:“陶成对朕的忠心,朕看在眼里。”

    打发走三人。

    冯孝禀报:“皇爷,方总督送来七百多个已经阉割完毕的孩子,您认为应该安置在哪?”

    “方瑛有心了。”

    朱祁钰颔首道:“去内书堂吧,以前内书堂请翰林院翰林讲课,从今天开始,由有学识的太监讲课。”

    “宫中是宫中之事,不许外朝插手。”

    “明白吗?”

    侍讲学士给太监授课,慢慢的就把太监带歪了,太监会成为文官在宫中的傀儡。

    朱祁钰让这些不懂汉话的土司孩子学汉话,学知识。

    就是杜绝这些人,被文官侵蚀,日后会成为他的羽翼。

    “奴婢明白!”冯孝磕头。

    “读懂多少大道理都是没用的,要学会脚踏实地,踏踏实实做事即可。”朱祁钰叮嘱。

    朱祁钰刚打开奏章,又想起一件事:“欧信上书,想纳段思娥为妾。”

    “皇爷的意思是?”冯孝小心问。

    “段思娥是个将才,做欧信的妾有点委屈了,赐平妻吧,赐其特许随军打仗,先赐四品恭人,未来可按照战功封爵。”

    冯孝讶然,没想到皇爷竟对段思娥如此垂爱。

    也是,皇爷对妇人多有垂青,听说京中很多妇人,在家里为皇爷立长生牌,感激着皇爷呢。

    “奴婢这就去传旨!”

    朱祁钰颔首:“告诉欧信,朕希望他做韩世忠,段思娥是大明的梁红玉!”

    冯孝看出来了,皇爷是故意太高欧信和段思娥的身价。

    没人吹捧欧信,干脆他这个皇帝亲自下场吹捧。

    而在山西,大同。

    舒良怒拍案几:“该死的龚辉!竟和叛臣搞在一起,他要干什么?造反吗?”

    他这个太监,其实是山西督抚。

    他正在犁清山西。

    俞山和俞纲,也得听命行事。

    此刻,他正在大同,亲自募军。

    郭登亲自陪同。

    “厂公何事震怒?”许宁小声问。

    许宁是许贵的儿子,永新伯许成的孙子,因为没有世券,所以没有袭爵。

    “东厂的私事。”

    舒良收敛怒容,想着晚上写请罪书,陈于陛下:

    “说正事吧,皇爷下旨,令山西以征兵的方式,移民广西和河套,二位怎么看?”

    他知道,皇爷看重许贵,所以对许宁另眼相看。

    郭登不用说了,那是皇帝的心腹。

    “厂公,标下以为此事并不容易。”许宁什么话都敢说。

    “为何?”

    许宁苦笑:“朝堂把山西治理得太好了,百姓虽然过不上什么富裕日子,起码不饿肚子,饿不着肚子,谁愿意做异乡鬼啊!”

    这倒是,山西虽然不富,但肯定不穷。

    因为山西人善于经商。

    地下还蕴藏着海量的煤矿,百姓不缺吃不缺穿,自然不愿意离乡了。

    他看向大同巡抚杨宁。

    杨宁苦笑:“许游击说得对,山西百姓愿意经商,不愿意当兵。就算中枢征兵,怕是也徒劳无功。”

    “那有什么办法?”舒良也没辙了。

    中枢看到的只是数字,看不到民间真实情况。

    “怕是只能强征了。”山西巡抚沈固苦笑道。

    “强征绝对不行,万一皇爷追责下来,谁都吃不了兜着走!”舒良犯难了。

    就在舒良犯难的时候。

    范广却已经率军西进,先传信镇远关,和镇远关联络信息,又联络在甘肃镇的寇深。

    从入甘肃开始,寇深看到的是一片荒凉啊。

    想繁荣甘肃,没个百年,恐怕都难。

    关键此地位于前线,就算重建起来,一场战火,就会沦为灰烬,所以重建不如不建。

    寇深也头疼。

    他给中枢上书,皇帝御笔批复,兴建甘肃,不计后果。

    寇深知道,当初皇帝承诺他的,没有食言。

    这时,寇深收到甘州卫信报,有一股规模庞大的骑兵,正在越境。

    “看来前面的一万多骑兵,只是前锋。”

    寇深看向河套的方向:“不知道原布政使收没收到本官的传信。”

    他离京之前,带来了三将,陶瑾、杨杰和李端。

    此三人皆是都督,参与过北京保卫战,均有战功。

    尤其是陶瑾,有能将之称,本来在山西任职,被皇帝调来随他入甘肃。

    “大人,这股骑兵会不会像帖木儿汗国的骑兵那样,来草原上投靠谁的呢?”

    陶瑾身材高大,浓眉大眼,拱了拱手道:“标下愿意和这股骑兵接洽,询问清楚目的。”

    “不可!”

    寇深摇头:“甘肃镇兵卒不多,不能随意出征。”

    陶瑾看了眼杨杰和李端,都感觉十分憋屈。

    本以为来甘肃,是要一展身手的。

    结果谁能想到,甘肃镇就两万来人,都是老弱,能打仗的三千不足,还要分守要塞。

    寇深来到甘肃,就大刀阔斧改革。

    裁撤老弱,重新征兵,操练战阵。

    但现在手里也就一万多人。

    经不起消耗。

    还都是新军,上战场容易不战自溃。

    这时,范广传信而来。

    寇深知道秃巴思部原委,竟眼睛一亮:“汉人嫌弃甘肃荒凉,但这些夷人,肯定不嫌弃啊。”

    “若咱们鲸吞掉十几万人,甘肃就不缺丁口了。”

    “本官就能一展抱负了。”

    他也想治理甘肃啊。

    问题甘肃没人啊,他治理谁去啊。

    干脆,他也想学孙原贞,强留蒙人,归化成甘肃人。

    孙原贞起了个坏头。

    “大人,咱们就一万多人,拿什么打仗啊?”陶瑾让他快点醒醒吧,别做梦了。

    “借鸡生蛋。”

    寇深故弄玄虚。

    让人准备纸墨,他立刻回信。

    等这股骑兵越过,甘肃镇就出兵,切断其后路,但所有俘虏,甘肃镇要分一半。

    陶瑾目瞪口呆,您这也太能骗了吧?

    一万多人,断十几万人后路?

    范广能信吗?

    “兵不厌诈,咱们这叫善意的谎言。”寇深沾沾自喜,派人传信。

    “抽调所有兵力,集中在巨野泽,本官亲自打这一仗!”寇深也是军政全才。

    “大人,抽调全部兵力?边关不守了?”杨杰傻傻问。

    寇深给他一个白眼:“这么破的甘肃,你说谁能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yued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