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身处地去爱

    设身处地去爱 (第3/3页)

并不是孩子,而是自己。因为我们希望孩子达到自己所预设的目标,来满足个人的欲望和傲慢心。

    同样,对待家人或朋友,我们也常常自认为“我是为你好”,而实则往往是对方的表现必须如自己的意,才会对他好;如果对方的作为不如己意,我们就会产生非常强烈的反感或怨气。这种关怀方式,似乎不是在关怀别人,而是关怀自己。因此,如果没有正确的观念,我们的关怀不但达不到预期,反而会带来伤害。

    如果你愿意对别人付出,那必须先清楚自己是真的为对方着想,还是为了自己着想而去关怀别人。当能够正确而清楚地分别这两种心态时,我们可以发觉:往往我们所谓的关怀别人都是以关怀自己为第一目的,别人只是次要的考虑对象,而当我们首要目的达成后才会对别人付出。对于这种关怀心态,我们必须以正知正念好好检视一番,以便能有深入的理解以及正确的作为。

    不只是在家人要有这种自我检视的习惯与分辨的能力,出家法师也须如此。法师们常说“我要面对众生,我要利益众生”,这是种很好的利他心态,但若没有清楚检视自己的动机,原本内在利益众生的本初发心,有可能随着外在利他事业的不断向前运作,而被“自我”善巧地蒙蔽转化,变成是为了自己的名利而付出。如此一来,便与世俗法没有任何差别。所以,对别人付出关怀时,不断地检视自己的发心动机非常重要。

    当我们想要设身处地的去奉献自己的爱时,前提真的需要审视一下我们爱的动机。因为轮回中一切苦的缘由都在于“我执”这个角色,它是相当狡猾的。只要我们稍不留神,忘记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时,“我执”会经常冠冕堂皇地假以善或爱的名义去引导我们的言行,但是往往结果很容易因爱而嗔恨,这其中的缘由主要在于,我们是以自私而非无私的心念去奉献、去慈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