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身处地去爱

    设身处地去爱 (第2/3页)

嗔痴慢疑的心念都是由“我执”而发,痛苦和烦恼也是因此而产生的。

    其实,对自己的爱护与关怀,无所谓对错,因为内心的分别作用,常使得我们对外境产生二元对立的分别,又因为“我执”的作用,自然喜欢能为自己带来利益的人和事物,因而厌恶扰动自己利益的人和事物等等。就个人而言,关爱自己是正常现象,但是,若将我们自认为的快乐或幸福强加在别人身上(也许这不是有意识的期待,但潜意识里却希望借此达到自己认定的理想境界),因而引起别人痛苦的感受,那么我们的作为就是错误的。因为每个人出于各自的缘由和需求,对于快乐和幸福的定义也不尽相同。那么我们对自己的关怀,应该是在不伤害他人的情形之下,将快乐、幸福、平安等愿望实现在己身,又能在他人接受的情况下共同分享。

    爱与嗔恨,这两者的分别也很难拿捏。为了表示爱,有时我们会产生强烈的嗔恨,有时我们自认为处处替别人着想,实际上却以肢体动作或语言责骂的方式伤害了对方。尤其是以言语伤人却无所警觉与节制,往往不承认自己有所缺失。西藏有句俗语:“语言虽然不带刀,但可将他人之心碎万段。”伤害他人的事,身体动作能做的有限,用言语却可无限延伸——只要不满意,我们就会用恶毒的言语攻击、挑拨,或说绮语,让别人从快乐落入无明,渐渐远离幸福。这种爱的方式就是自私。

    因为我们很少正确地反观自己,让爱或关怀掩饰了自己的私欲,无法优先考虑他人的利益,而让自己所付出的爱或关怀扭曲变形。常有父母认为打骂孩子是为了孩子着想,希望他的学业能更上一层楼,最好是每次考试都能考第一名,能被录取到最优秀的学校。事实是,一个学校或一个班级的第一名只能有一个,大家都希望得第一,不可能都实现。适度关心子女是必须的,而过于执着时,其实真正爱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