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行路难 第一章 虎而冠

    第二卷 行路难 第一章 虎而冠 (第3/3页)

力:吴海浮的靠山是前任千户张大人,即便张千户如今已经被调任到吴州千户所,但他在芦州内还有些人脉,能为吴百户带来不少助力——比如万年县百户所现任掌印百户张百户正是张千户的族侄;李三辛的靠山是现任千户赵光霁,虽然他似乎是得罪了什么大人物,但赵千户还是很看好他,说不定哪天这位李试百户就得到贵人青睐、一飞冲天了。

    再想得深一点,那两位千户大人也有他们的靠山,那这吴海浮和李三辛这争斗背后的原因就值得深思了。

    张千户姓张,出身吴州上清张,其背后靠山是正一道张家;赵千户虽不是哪家大姓出身,但投靠了太平道李家,而李家的盟友——太平道沈家的根据地正是怀南府,所以赵千户在芦州内能得到的助力是非常可观的。

    归根结底,这还是道门三道之间互相争斗的延续,只不过争斗双方不是道门中人,而是他们青鸾卫之间的内斗。

    至于正一道为什么能在太平道掌控下的芦州安插进张百户、吴百户这样的钉子,这也并不难理解。

    在青鸾卫中,掌印百户掌握的实权并不小,甚至还要略高于部分副千户、远高于普通百户。虽然掌印百户会受到掌印千户的节制,但掌印千户并没有人事任免或者羁押之权,只有参奏之权,并不能更换各百户所的掌印百户人选。在这种任命制度下,虽然芦州青鸾卫千户所的掌印千户是太平道的人,整个芦州青鸾卫也并不是铁板一块。

    如果沈追投靠了吴百户,那就相当于是投靠了张千户、投靠了正一道张家,更是与李试百户、赵千户、太平道李家沈家为敌。

    如果不是被吴百户捏住了把柄,沈追是断然不会投靠正一道的——如今正一道、太平道之间争斗激烈,上面的人挥刀、刀刀却砍向下面的人——要是真搅进这场乱局,恐怕自己未来迟早会死在两道内斗的余波之下,有可能还要背上一些莫须有的罪名,甚至会危及家人。

    但要是不向吴百户靠拢,他现在就能用勾结隐秘结社妖人的罪名整死自己,毕竟除了他和汤达,谁也不知道两人到底商谈了些什么,而吴百户只需要在汤达的供状上做些手脚,就能将他和他的家人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虽然他也姓沈,但他们家和这芦州怀南府沈家可没有什么关系,甚至连旁支都不是,单纯只是同姓而已。

    如果自己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去投靠李三辛……就李三辛那个阴死人不偿命的性格,自己的下场恐怕也不会太好,说不定哪天就被这阴损之人给卖了。

    之前在芦州闹到沸沸扬扬的凤台县之事犹在眼前,那位和李三辛一同前往凤台县的周飞龙周试百户可是死得不明不白啊。不仅如此,听说那位周试百户的妻子都被李三辛纳为妾室,他的儿子更是认了李三为父,将姓氏从“周”改为了“李”。

    一阵思量之后,沈追咬咬牙,站起身来,向着吴海浮拱手拜道:“若百户大人不弃,沈追愿弃暗投明,投入大人麾下!”

    吴海浮笑着摆了摆手道:“坐下喝茶,你小子还算聪明,但你无缘无故投入我的手下,让李试百户作何感想?我看你现在还是继续在李试百户手下做事吧,如果本官有什么需要,自会再找你来这喝茶的。”

    “属下明白,请百户大人放心,属下一定会在李大人手下‘用心’做事。”沈追并未坐下,端起茶碗,直接将里面的茶汤一口喝完,又把盖碗放回桌案上,这才向着吴海浮拱手说道:“茶已饮尽,属下先行告退,就不耽误百户大人当值了。”

    他是真想明白了,比起一个明面上投靠自己的小旗官,吴海浮更希望在李三辛身边安插进一个属于他的奸细。

    吴海浮点头,状似随意地说了一句:“这张大票拿回去吧,令尊也不容易,你还是拿这钱去帮扶一二才好。百户所的刘总旗年事已高,已经向千户大人递交了辞呈,他留下的这个缺,我会替你留意的。”

    他又看了看沈追腰间挎着的“长羊刀”,随口说道:“你这佩刀也有些时日了,等会儿下去以后去找高试百户,换把‘细虎刀’带着吧。”

    沈追心中一突,连忙将桌案上的大票收入怀中,躬身拜谢道:“百户厚恩,属下无以为报,以后属下必定唯百户大人马首是瞻!”

    吴海浮揉了揉额头,挥了挥手道:“下去吧,给本官把门带上。”

    沈追应下,快步退出签押房,双手将房门合上,随后三步并两步地逃离了这处是非之地。

    站在百户所地上铺着的青石板上,沈追手搭凉棚,抬头望天——天很蓝,万里无云,但他的内心里却是风云翻涌。

    沈追看着远方,嘴里轻声感叹着:“‘齐王母家驷钧,恶戾,虎而冠者也。’都说我们青鸾卫是吃人不吐骨头的恶狼,但这些身陷道门内斗之人才是真正的‘虎而冠者’啊!”

    这句话出自太史公所作的史集,“虎而冠者”的意思是“穿衣戴帽的老虎”。

    比喻凶残如虎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