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此一瞬已是永恒

    第一百六十二章 此一瞬已是永恒 (第3/3页)

圣贤的脚步,一直在思考,若是彼此交换,圣贤在自己的这般环境下,会如何行动。

    他也一直是这么做的。

    世人也是这般做的。

    但王渊明没有想到,圣贤之所以为圣贤,并不是因为他们思考他们怎么做。

    他们不会去思考要怎样做,而是知道,自己应该去这样做。

    一昧的追寻,永远只是跟在圣人的脚步之后,永远不可能成为圣人。

    因为,他是他,你是你,你永远也无法猜测到圣人的思想与行为。

    只要自己做好即可。

    他这些年所做之事,大都会去想若是圣人如何做,待想出结果后,在采取行动。

    可那终究,并非是圣人的想法,而是王渊明自己的想法。

    而自己的想法从何而来?

    从心底而来。

    从心而来!

    王渊明突然明悟了。

    龙场之内,此刻突然传来了一声大笑,笑声爽朗,打破了这龙场之间的寂静,打破了这天地之间的黑暗。

    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已经苦苦追寻了数十年的王渊明,此刻终于获知了他一直所追寻的答案。

    叶无忧的眼中陡然间露出一丝惊骇。

    有一道粗壮如山的巨大光芒,此刻从九天之上而来,穿过厚厚的云层,穿过这天地之间的层层黑雾,照耀在了一位中年文士的身上。

    那漫天的瘴气,此刻被这光柱一照,此刻轰然倒卷开来,随之缓缓散去。

    天地之间,有一阵清风掠过。

    清风掠过南疆,掠过重叠山脉,掠过荒凉龙场,掠过王渊明身旁。

    中年文士的衣袖此刻随风飘起。

    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原本已经是一片荒芜,草木枯黄的山脉之上,此刻重新焕发出了生机。

    王渊明终于明白,他一直所追寻的“理”就在他身边,从未离开。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

    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此一瞬已是永恒。

    这一章,耗尽了我所有的精力,加上查询了不知道多久的资料,翻阅了王阳明的无数传记而写。

    最后一首诗,分别是用了苏轼的《十八大阿罗汉颂》中的第九尊者颂,以及五灯会元之中的诗句。

    当然,也是明朝作者当年明月所整合,最后那一段话,我实在是想不到该拿什么来表述对于王先生的形容称赞,(因为他已经写的太好了,我暂时无法超越)所以最后那首诗与当年明月大佬一样,还请莫要怪罪。

    不是抄袭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