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7 高台陷落

    577 高台陷落 (第3/3页)

没几个人敢正面应声。

    所以他还是闭嘴吧,省得彼此尴尬为难,骑虎难下,落得一个大眼瞪小眼的局面。

    毕竟崔大都督还守着北境,眼下看来那四万骑兵也不是造反用的……退一步说,难道朝廷就一点错都没有吗?且不说失察不失察的,就说若是当初朝廷答应扩充玄策军骑兵数目,人家崔大都督至于这样藏着掖着吗?

    因求生欲使然,而一向擅长反省的太子李智在下朝之后,很快赶去了甘露殿。

    殿内,李智向一身宽大常袍的女帝恭敬地行礼。

    圣册帝的气色看起来比先前好了许多,但李智有时莫名觉得,这是凭着一口气在撑着,这口气便是山南西道的战局。

    李智未敢就此事继续深想,行礼后,便如实地禀告着今日朝臣们的反应。

    圣册帝不可能比朝臣们更晚知道并州骑兵之事,此刻她脸上已看不出任何情绪波动,只眼底余下一片冰凉冷意。

    四万骑兵,如此数目,无论放在哪朝哪代,哪个天子身上,都不可能不为之惊骇震怒,而她也不例外。

    天子明白,这是大盛马政官僚的腐败失察,但她同时也确信,并州马政者,绝无可能上下人等全部失察!

    并州历来是牧马场,有着地理天然优势可以用来大量养马。而骑兵的培养,固然也可借由定额骑兵数目轮流操练,平日只作寻常兵种上报,只要不似此次这般四万骑兵一同出现在人前,便有遮掩的可能——

    但如此遮掩之法,用来应对远在京师的朝廷尚可,若想毫无破绽地瞒过并州马政,却是不可能的事!

    那么便只有一个真相:并州马政官员中,长久以来,必然有人在帮崔璟一同瞒报朝廷!

    这是诛九族的大罪,却有人甘愿冒此风险也要相助崔璟……那些人,竟然都不怕死的吗?

    她深知天子皇权对边将的掌控是有限的,因此自登基后,便从未停下过对不忠之人的弹压与震慑,那些怀有异心的藩将便多是因此而死,可为何无论她如何杀,都杀不尽这些如蝗虫般层出不穷的异心者?

    太子忐忑地询问,是否要发落问罪那些失察的官员,以及……崔大都督。

    “此刻拿什么问罪。”圣册帝平静的语调里有一丝压抑着的寒意:“待讨伐山南西道之师大捷而归,再论崔璟此事功过是非。”

    朝廷将全部兵力压在了山南西道,面对别处,只要尚未直面威胁到朝廷,便当尽量安抚、平息,缓和推迟乱象的出现。

    关键之时的权谋之争从来不止是大开大合,杀伐果断,更多时候是谋算斡旋,甚至憋屈隐忍。

    在局势面前,女帝从未失去过她的理智。在她的角度上看来,她始终是清醒冷静的。

    自登基来,她自认从未有过一时兴起或冲动发泄之举,她所走的每一步,都非出自情绪,而是经过反复的盘算与衡量。十年如一日,这是圣册帝对自己不变的要求,这份冷静,也是她自观本身最大的优势所在。

    近来,圣册帝时常想到一个关于雄鹰的传闻。

    传闻中,鹰王在老去之后,会飞到山巅之上,用喙击打岩石,使喙脱落,待喙重新长出,便将钝化的指甲以及羽毛全部拔掉,之后便守着鲜血淋漓的身体,躲避在岩石山洞之中,直至长出新羽,重新拥有翱翔的能力。

    圣册帝常觉自己便是那样一只鹰,已然拔毛断喙,在新生来临之前,务必紧紧盯着洞口方向,随时提防来自敌人的扑杀。

    她所盯紧的“洞口”方向,便是山南西道的方向。

    因此,她全然不曾想过真正的灭顶之灾会从容身的“洞中”出现。

    那里没有她一心提防的同类猛禽,只有不曾被她看在眼中的虫蚁之流,正是在她看不到的角落里,这些“虫蚁”已聚集成势,如潮水般源源不断,正向她啃噬吞没而来,乃至即将使她容身的山巅高台垮塌陷落。

    这场由“虫蚁”掀起的惊天之变,要从一场普通的风寒说起。(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