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文化上的代沟

    第四章 文化上的代沟 (第2/3页)

当看到后来有一段杜小双怀孕了,还与朱诗尧在篮球场情不自禁“接吻”。母亲看到这里觉得很不痛快,于是骂道:“十三点!都挺着大肚子了,还与野男人勾勾搭搭。这个朱诗尧不是什么好东西,不管心里再有多爱,也不能当破坏别人家庭当第三者啊。”

    母亲就是这样,是个个性直白的人。看到可怜之处她会同情;看到不满的地方她会批评和指责。

    我个人认为:“琼瑶小说里的爱情描述,绝大多数都是人的现实和自私的一面。很少描写所谓的什么为爱牺牲自己啊,为爱的人默默地奉献啦……而她的小说很直白,爱一个人就是情不自禁去占有对方,哪怕是放弃一切,像,《几度夕阳红》里面的男主人公就是这样,最后好像是害苦了两个家庭。”我记得曾经有一位诗人还是哲学家?好像说过这样一段话:“遇到你爱的人不一定有幸福,如果自私的占有那么只会让更多的人痛苦。不如放下,那么痛苦只是你一个人承受,而得到幸福的是更多的人。如果真心爱一个人就应该为他(她)付出、奉献、放下,包括内心深处的爱……”

    不过在琼瑶的作品里,没有这些所谓的伟大之举。比如,在《在水一方》电视里面的朱诗尧和杜小双,他们虽然错过了姻缘,彼此心里都很痛苦,但是没有就此作罢。或者是显示出,所谓的情不自禁自我无法控制之举,恨不得还想博得同情。

    而是藕断丝连,两人感情也是纠结不清。才导致后来的卢友文,对杜小双的诸多不满。当然卢友文本身也有不少陋习。

    真是因为卢友文的弊端,才给朱诗尧有了插足的机会。卢友文和朱诗尧两人为了杜小双闹翻了脸,两家似乎是互不往来。

    故事快到末尾的时候,“有一集放到朋友们好久没有见到杜小双了。大家相约一起来看望杜小双。杜小双见到大家非常高兴,一 一让进屋……”

    看的这里父亲说了句道:“朱诗尧可能不好意思来了。”

    母亲接茬道:“喔哟!他要可以熬的住哒,像他这种没脸没皮的人,你就是现在让他下‘茅坑’,他也要来哒。”没有想到母亲的贬低和丑化还没结束,果然荧屏上出现了朱诗尧的身影,只见他跟着后面一瘸一点地也走进了杜小双的家里……

    看到这里我与父亲忍不住哈哈大笑。本来朱诗尧这一举动不好笑,就是因为母亲丑化才觉得好笑。

    此时我突然想到了“小红姐姐”,(她现在已经嫁人了)难得看见她回娘家来。但是我相信这个时候她也一定和母亲一样,坐在电视剧旁准时收看琼瑶的电视剧。

    至于她对琼瑶的电视剧是什么评论,我就不得已而知了,也许她的评论和母亲的不一样吧,或许是大同小异。但不管怎么样,这个年头除了中央电视台以外,我们的几个地方台好像播放的都是琼瑶的电视剧。

    (再说那个年头连中央电视台在内,也不过就两三个电视台。)

    我想看的武打片,可是这段时间里几个地方台好像都没有。也就只能将就的跟着看看,要么就看中央电视台的带有政治教育“电视剧”。

    进入九十年代后,我们的小镇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原来的一条马路,有石子路,变成了水泥路,后来又变成了“柏油马路”。这条路也是我们镇的唯一的一条,最繁华的马路。它有好几公里长,一头直通省道,一头连接国道。

    南来北往的车辆和拖拉机是川流不息,还有道路两旁做买作卖店铺也是焕然一新。在这条马路上有座《人民大会堂》,——(小时候母亲经常带我和外婆来这里看电影看戏。)

    如今的大会堂已改成了《人民影剧院》上面挂起来霓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