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再次提点

最新网址:m.yuedsk.com
    第十四章 再次提点 (第1/3页)

    的确,所谓的三辞三让,又称为“三劝进”,顾名思义,就是臣子们要进行三次劝进,被劝进者要连续推辞,直到第三次的时候才做出一副心不甘情不愿地模样表示接受。

    当然有时候都不止三次,比如汉文帝刘恒,就足足做了五次,堪称皇家楷模。

    而之所以做出过这种姿态,除了表示谦逊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出于政治宣传了,是为了进一步表明皇位的正统性和合法性,让天下人看看,自己根本不想当这个皇帝,但大臣们强人所难,才无奈答应的,算是众望所归、顺天应人。

    尤其是朱厚璁这种非正统皇子出身,而是以藩王之身继承大位的,更是需要如此了。

    因为如果是正常皇子继位的话,只需要在自己老爹灵柩前表演这么一出就行了,很简单,也很快,差不多半天时间就可以搞定,完全就是走个程序。

    可朱厚璁却是外地藩王继位,还是小宗入大宗,按理来说就更应该要足功夫了,不能有一丝马虎。

    比如如果使臣真带着诏书到来此,让他进京继位,朱厚璁就应该声色俱厉、严辞拒绝,说自己威望浅薄,德行不够,万万不能担此重任,还请诸公另寻贤君,然后闭门不见,这算是第一回合。

    等到第二日,使臣再来,说什么国不可一日无君,现如今天下无主,如果有人趁机作乱,即便有孔子和孙武再世,也会担心于时局无补,为宗庙社稷计,您应当尽快即尊位以定人心,而不是一味谦退,坐视生乱。

    这时朱厚璁还是要再表拒绝,但口气就要稍微松动一些了,但依旧推辞不受,这是第二回合。

    一直到第三日,使臣再次登门劝进,而且这次他们的态度要表现的更坚决,要做出一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模样,是那种如果你还不答应,那我们就直接一头撞死在这的那种。

    然后,朱厚璁才做出一副勉为其难接受的样子,叹息说这非本王所愿,是诸臣逼我,为了祖宗的江山社稷考虑,本王也就只能受之有愧了,然后才能跟着他们一起进京继位。

    这才是的正常礼仪和程序,可谓是费时费力,尤其是在现在这个关键的节骨眼。

    要知道现在朱厚璁最缺的可就是时间了,他去京城越晚,那群朝廷诸公就越能从容不迫的将一切都给安排妥当,从而稳坐钓鱼台,静等他的到来。

    毕竟一切都已经在他们的掌控之中了,满朝诸公都是我的人,你还怎么赢?

    那时,他再想要从那群朝廷诸公手中夺回权力,也就更难了。

    而如果,他听取万幸的方法,直接不管这些,什么礼仪都不顾,直接就迫不及待的答应,虽然会被那群朝廷诸公给看轻,甚至耻笑。

    可却能最大程度的降低他们的防备,让他们产生误判,觉得此时的兴献王世子还真是个愣头青罢了,不学无术,一点礼仪规矩都不懂,这样的傻小子,可太容易拿捏了,根本用不着费什么心机,让他继位再好不过。

    但这却正符合万幸他们的心意,要的就是这种效果,这不仅能帮他们节省大量的时间,更早一点去到京城,说不定还能就此打破留在京城的杨廷和等人的布局了。

    至少让他们没那么从容不迫了,能给他们增加不少胜算。

    不然真要去晚了,以那帮老狐狸的心机与手段,说不得会将正德帝遗留下来的所有皇家政治遗产全都给清洗干净,真的做到整个京城都是他们的人,朱厚璁再想翻盘,可就太难了,基本没有可能。

    还是那句话,毕竟此时的大明朝不同于万幸原本的世界,算是平行时空,虽然大体故事走向相同,但结局却并不一定。

    所以不能生搬硬套原本的世界历史,得随机应变,不然就是郑人买履了,死都不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yued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