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三章 未来的打算

    第三百五十三章 未来的打算 (第2/3页)

况那时候那地方是咱们的属国,有事不能不管。」

    「于是四万明军入朝参战,戚家军经过几年裁减只剩下数千人,也参加了战争,而且是先锋部队。

    别看倭寇之前打得嚣张,碰上明军简直不堪一击,一路被平推了回去,和咱们的第一次战役差不多。

    所以明年很快兵临苹壤城下,战前为了鼓舞士气,主帅李如松公布了最新赏格:谁打败日军第一个冲进城,赏银一万两,外加世袭的正三品锦衣卫指挥使。

    这个奖赏很高,拿到了简直一步登天。

    同时李如松也表示,此战不以各部割取日军的首级数作为战后的评功标准。

    自古以来都是凭首级论战功,打赢了的军队,战马下都挂着人头,步兵则挂在腰间,充满丰收的喜悦。」

    刘漫摇摇头:「太血腥了。」

    「明军一直在于蒙古鞑靼、满洲鞑子作战,还算是赏罚分明的,鞑靼铁骑一颗头五十两白银,满洲鞑子三十两,入朝开战之前,定的价格是倭寇一颗十五两。」

    「好像有点看不起倭寇,战斗力有那么差吗?」

    「这已经是给脸了,当年戚家军在东南抗倭,一颗才三两,这次对阵正规军,涨了五倍的价格。」

    虽然赏罚标准变了,但毕竟另有重赏,所以攻城之战打出了明军的精气神,尤其是戚家军。

    戚继光死后,子孙资质平平,当时戚家军领军的是总兵吴惟忠。

    这人很能打,主攻城北牡丹峰,与日军名将前藤忠一率领的五千多日军殊死决战。

    戚家军大多数和倭寇有血海深仇,在吴惟忠身先士卒下奋力冲杀,最终将戚家军旗帜第一个插在了苹壤城头。

    然而当他们打开城门迎接兄弟部队进城时却懵了:李如松嫡系的辽东骑兵,每个人的马腹下面都挂着三五颗倭寇人头。

    不是说好不以斩获首级多少论军功,为什么他们还在砍人头?

    戚家军显然被耍了。

    战后评功,功劳簿清一色的辽东系出身,因为没有人头,连戚家军的攻城首功都没被承认。

    戚家军一些将军没忍住,当初飙了脏话:「李如松,你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干的是人事吗?兄弟们流血牺牲,你却在背后翻云覆雨!」

    此时戚继光已死,戚家军没有靠山,战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