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江左子弟兵

    第二百三十一章 江左子弟兵 (第2/3页)

的,且李进忠为了以防万一,还特意给他们配了双马,比原定的时间早到了金陵小半日。

    贾瑛派人将黛玉几人送回了贾府,自己则是随林如海往南京兵部而去。

    南京这边也是刚刚收到浙江兵报不久,还未来得及拿出对策,以及递送北京,林如海便回来了。

    事因桑改而起,林如海又是钦差大臣,王命旗牌在手,有临机专断之权。

    “吕侍郎,旧都附近可抽调多少兵力?”

    南京六部,因是留守衙署,各部只置尚书一人,右侍郎一人。而南京的兵部尚书千年就已经告病还乡了,却一直无人补上,所以如今的南京兵部,是由吕法宪这名右侍郎在主持大局。

    “南京兵部辖下卫所,总计三十二卫,外加两个千户所,刨除各个卫所缺额,官兵大致应该在十一万到十三万之间。”

    见林如海和贾瑛目光同时看来,吕法宪尴尬一笑道:“军中吃空饷的事情,两位想来也是知道的,三十二卫两所,兵员能上十万,就已经很不错了,本官也是做过三次统计之后,方才得出的这个数字,虽有波动,但相差应该不大。”

    贾瑛倒是能理解,毕竟想要养一支军队可是要不少银子的,就大乾目前的财政状况,许多卫所都有欠饷的现象,此事不能完全怪在兵部和卫所将领头上,朝廷也是有责任的。

    当然,那些将领也不是什么好鸟。

    吃空饷不怕,关键就怕没有多少战力,江南地区,多少年未见兵乱了,别这边才刚刚将队伍拉出去,人就先散了。

    “继续说吧。”林如海轻叹一声道。

    “三十二卫分布在各地,一时间恐怕也抽调不过来,如今能依靠的,只剩下留守在金陵城七卫人马了。”

    吕法宪还是有些功底的,起码不是完全在南京兵部养老,只听他继续说道:“英武卫、南京锦衣卫、水军右卫、横海卫、鹰扬卫、天策卫,以及虎贲右卫。”

    “七卫人马,兵员合计应在两万左右,但是不可全部调离,最起码要留下一半,拱卫旧都。另外,松江府也出现了叛匪的踪迹,所以,能调去支援浙江的人马,不会太多。”

    “瑛儿你怎么看?”林如海问道。

    贾瑛看着沙盘舆图,片刻之后方才问道:“镇海卫可曾有失?”

    吕法宪摇了摇头道:“目前还未收到镇海卫兵败的消息。”

    “分做两路吧。”

    贾瑛指着沙盘舆图说道:“其一,将镇海卫调离苏州陆上,与附近各所退守崇明诸岛,必不能使镇海卫这支水师尽丧敌手。只镇海一卫,便有大小战舰八艘,如果这些炮舰落入贼手,那咱们可真就抓瞎了。还有崇明诸岛也不容有失,一但失守,贼人从苏州崇明诸岛,沿江西进,一直到南京,一路便畅通无阻了。”

    “另外,先行抽调距离最近的江阴、丹阳两卫兵马赶往苏州,若能将贼人堵在松江府最好,若是不能,也要把他们拖在苏州。如此一来,北面有镇海卫以及崇明诸卫所据江而守,南面就是杭州府,这样兵乱就不至于进一步扩大。”

    “另外一路,由湖州进逼杭州,湖州府有封山马场,必然是要救援的。另外,还要调集地方卫所兵马,进入广德、宁国、徽州府,不必冒然出兵,只要他们能保证不让叛匪流窜到南直隶南部地区,就算是大功一件。”

    “最关键的问题是,选派谁人为将。这两路兵马,需要两名主帅坐镇维系大局,前方又可分坐三路前锋,也就是说需要有三名得力的敢战之将。”

    《剑来》

    林如海与吕法宪二人听罢点了点头。

    只听林如海说道:“苏州府那边,我亲自去督战吧。湖州至杭州一路,瑛儿,还要劳你冒险一次。”

    贾瑛点了点头,没说话,他本来也有此意。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林如海与他,也算是半个父子了吧,有未来的老丈人在后面守着,贾瑛也安心。

    “南直隶这边,就由吕大人坐镇吧。”林如海看向了吕法宪。

    对方是南京兵部侍郎,现任的主事官,不可能绕过对方的,甚至林如海都要退一步,让吕法宪坐镇中枢。

    “至于选派将领......此事,还得由吕大人保举。”

    吕法宪对于林如海的安排也没什么意见,他虽是兵部侍郎,可却从未经历过战事,真要他去苏州,或是带兵去杭州平乱,他也不敢接这个差事,一不小心就会葬送小命的。

    林如海身为钦差,去苏州也再合适不过。

    至于贾瑛,吕法宪也是没少听过他的名头的,有北境一战在先,没人会怀疑这个年轻人的能力和胆魄。

    吕法宪在南京养老也有些年头了,自然有自己的亲信,当即便推荐了几人,将此事定下。

    “还有一事,依你们看,此次叛匪祸乱浙江,你们认为他的是想造反,还是仅仅为了劫掠?”林如海向两人问道。

    吕法宪沉吟片刻后,开口说道:“那要看咱们怎么应对了,如果能把他们堵下海,那就是劫掠,如果不能,恐怕他们会趁势而起啊。”

    林如海点头,表示认同。

    贾瑛却不这么认为,起码对于这些叛匪造反一事,不怎么看好。

    大乾,还没到日薄西山的程度呢,定夺就是一场闹剧,恐怕连当初的白莲教都不如。

    无他,白莲教,在西疆四省有群众基础,许多百姓都是白莲圣母的教徒,信奉真空家乡。

    可这些盗匪有什么呢?

    沿海地区,没有战略纵深,背靠的就是大海,所以尽管禁海之后,许多渔民断了生计活路,也仅仅是下海做盗匪,而不是直接竖起大旗。

    其实更关键的,还是在于那些世家大族,他们有钱有粮,还有人,多数的叛乱背后,都有世家大族的支持。

    可如今,江南的世家大族,他们会反吗?

    答桉是显而易见的,靠这些穷凶极恶的盗匪能成事吗?他们能舍得放弃家族几代人积攒下来的家业,去举大旗造反吗?

    “瑛儿,你怎么看?”林如海见贾瑛沉默不语,对于吕法宪的话,却没有回应,猜测他恐怕另有看法。

    贾瑛缓缓开口说道:“两日之内,席卷了三个州府,太快了些吧。”

    “你的意思是......”

    “若是造反,首先要有自己的地盘,其次,以自己的地盘为中心,稳扎稳打,逐步向外扩散,一面拉拢豪强,一面收拢百姓壮大势力,可你们看他们的做法,完全就是土匪行径,只顾劫掠,却不巩固地盘。”

    “而且,他们选择的地点也有问题,浙江乃是富庶之地,百姓只要勤快些,活命不难,所以甚少下海为盗的。而福建才是出海盗的大省,他们不挑选有亲族基础的福建,反而转向浙江,这本身,就不是长久之计。此刻若他们再行回转攻打福建,也已经晚了。”

    “如此,就向朝廷上奏,海上匪盗祸乱浙江吧。”林如海说道。

    吕法宪点头,表示没有意见。

    三人正准备分头行事之时,有兵部属员拿着一封火漆信笺走了进来。

    “大人,这是从崇明卫所传来的军报。”

    吕法宪接了过来,拆开信笺看了一眼,面色沉重向林、贾两人说道:“南沙岛遭到了攻击,他们有援兵,是倭寇。”

    “南沙如何?”林如海急忙问道。

    “崇明卫和镇海卫援救及时,贼人暂时退了。”

    只是暂时。

    贾瑛倒是不意外,事实上,最开始他就怀疑,攻打嘉兴府的,会不会就有倭寇参与,如今看来,是八九不离十了。

    那些靠劫掠为生的海盗,可不管你是不是外夷,只要对我有利就行。

    不管是倭寇,还是来自大乾民间的匪盗,摆在三人面前的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平乱。

    离开金陵之前,贾瑛先回了一趟了贾家宗族,一是与黛玉告别,另外就是,挑选一些族中子弟。

    “瑛二哥哥,爹爹呢?”黛玉一见面便问道。

    “姑老爷与兵部的吕大人,去了户部,商议调拨大军粮饷一事了,此刻抽不出功夫回来,让我代他与你说一声,叫你不必为他担心。”

    “大军粮饷?你们还要离开金陵吗?”黛玉察觉到了贾瑛话中重点。

    贾瑛点了点头,说道:“姑老爷是朝廷钦差,此事他躲不过去的。至于我,自然也该出一份力。”

    “我明白,你们做的都是大事,事关天下,我也不会拦着。只是你莫要忘了,我和齐姐姐徐姐姐,还有报春绿绒,我们都在等你平安回来。”

    黛玉没有在贾瑛面前表现出担忧的神色,她不想让两个她最在意的男人分心。

    一边说着,一边从腰间取下一个精致小巧的彩绣荷包,上面绣着“福禄添寿”的字样,然后轻轻为贾瑛配系在了腰间。

    “你什么时候绣的?”贾瑛伸手摩挲着腰间的荷包问道。

    黛玉一边为贾瑛整理衣襟,一边用轻柔的声音回道:“你上次离京后开始绣的,年前就已经绣好了,只是缺一道平安符,前几日我在鸡鸣寺为你求来的。”

    此刻贾瑛只觉得,这小小的荷包,沉重满满。

    “我会收好它的。”

    这边黛玉说完,后面还有齐思贤与徐文瑜,以及三春宝钗也都说了些保重的话,反倒是报春绿绒两个丫头浑然没有男人出征前的伤感,反而给他鼓起,直夸的他像是天下无敌似的,到底是南疆来的莽丫头,见惯了刀枪剑戟。

    与众女做了告别之后,贾瑛去了贾家祠堂,召齐了贾家金陵十二房的男丁。

    “浙江的匪乱的消息,想必大家也都听说了。”祠堂前,贾瑛看着阶下的贾家子弟,缓缓开口说道。

    “此行,我奉钦差林大人之命,受兵部吕大人之请,将会带兵前去平乱。”

    “今日,将你等召集到此,只有一件事。”

    贾瑛身披甲胃,腰佩刃,高大的身躯停立在祠堂之前,用浑厚的声音环视诸人说道:

    “可有族中弟兄,愿做我亲卫,随我一同杀敌建功的?”

    “自古将军出征,首选乡中子弟充作亲卫,我贾家乃簪缨大族,族中子弟数百人,贾瑛早有征辟之心,奈何两次征战之所,均远离家乡,一直引以为憾。”

    “可此次不同,我有幸回到金陵祖地,而贼人就在我等家门口作乱,身为宁荣二公之后,岂能坐看贼子祸乱我祖宗靖平过的天下?”

    “今日,我便一问......”

    “我贾家可有儿郎呼?”

    人群中,有人跃跃欲试。

    事实上,到哪儿都不缺有野心之辈,即便是被猪狗一般圈养的勋贵之家,同样如此。

    正当此时,祠堂大门外一人走了进来,隔着老远,便高声说道:

    “十八房大房长子,贾砡,愿随族弟出征!”

    贾瑛抬头,看向来人,一身明甲在身,浓眉大眼,左手扶剑,右手持着一杆长枪,迈着厚重的八字步,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