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 年关,平儿的震惊

    第二百一十六章 年关,平儿的震惊 (第2/3页)

你不说,朕也想问你呢,一千六百多人,你准备如何处理他们?总不能都关到刑部和大理寺的大牢吧,也关不下那么多人。”

    “陛下所言甚是。”

    “嗯,臣的意思是,陛下能否将这些人都交给臣来处理。”

    “交给你?按我大乾律令,兵马司羁押罪犯,取供之后,该交由法司拟罪发落,你要这些人做什么?你又准备如何处理?”嘉德疑惑道。

    贾瑛早已准备好了说辞:“回陛下,臣曾听傅大人说起,朝廷国库不济,财政匮乏,而陛下又欲大行天下,朝廷处处都缺银子,臣就想着,怎么也该替陛下分忧才是。”

    “说重点。”嘉德蹙了蹙眉道。

    “是。陛下,昨日,臣与肃忠亲王一道去了城西的门头沟。”

    “门头沟?”嘉德对这个地名有些陌生。

    “京中,甚至宫里的石炭都出自门头沟,门头沟附近的山石土层之下,有大量的石炭资源,臣想开建一个官办石炭矿场,如今正缺人手。那些罪囚虽说有许多都是十恶不赦之徒,按理说应当依律惩处,可法之本质在于规正,而非杀戮,与其将这些人关到来年秋后问刑,不如将他们带到矿场劳作,以赎其罪。况且,这些罪囚之中,还有一大部分罪不至死,可若轻易揭过,又显不出律法威严,所以......”

    嘉德沉思片刻,忽然开口问道:“朕听说你给那些被派去扫大街的罪囚,起了一个新词汇,叫什么‘劳改犯’?可是此意。”

    贾瑛会心一笑道:“正是此意。”

    “石炭能生火取暖不假,可据朕所知,京中百姓还是用木材多一些,且石炭价贵,百姓如何用得起?”嘉德问道。

    “陛下心系百姓,实乃我大乾之福。”

    “少拍马屁,说正事。”

    “陛下,为供百姓日用,京郊四周的山上,许多地方树木都被砍光了,以至近年来京中春秋风沙天气变多,也正因如此,朝廷才下了限伐令。只是柴米油盐本乃民生所需,京郊不让砍,樵夫就得跑到几十里甚至上百里之外的山上砍,因为路途遥远,耗时费力,所以近年来,京中的木柴价格都快翻了一番了,坊间甚至都流传出了‘京都柴贵’的说法,到后来,官府不得不对京郊砍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限伐令的成效也大打折扣。”

    “而石炭刚好可以用来填补木柴不够的空白。臣也知道,想要用石炭完全取代木柴也不现实,但可以用来做补充啊。石炭之所以贵,那是因为开采不易,是开采技术的落后所致。只要能解决开采技术的问题,石炭的价格自然就会降下来。”

    “至于说石炭用的少,那是因为使用不当的缘故。百姓家中的灶台是为烧木柴而准备的,而非石炭。只要能制作出适合烧石炭的工具,这个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嘉德听罢,微微沉思后,看向贾瑛道:“怎么,你能解决这些问题?”

    贾瑛点了点头道:“石炭的开采落后,主要还是因为投入力度不够,只要用的人多了,慢慢自然会改变,我大乾人杰地灵,有的是聪明人。造纸、印刷、火药,甚至纺纱,不都是从无到有吗。”

    “至于如何解决石炭的弊端,臣现在就有办法。臣已经命人打造了新型的火炉,这种火炉最适合烧石炭,而且不仅可以做饭,还能取暖烧水。”

    说着,贾瑛从怀中掏出了一张图纸道:“臣还带来了图纸。”

    嘉德让戴权接过来,看了一眼,可他不是工匠,也看不懂图上之物是好是坏。

    不过见贾瑛说的头头是道,嘉德倒是有了几分好奇与期待。

    “等此物打造出来,且看效果如何吧。至于官办矿场,国力艰难,朕可没有银子给你去办这个。”嘉德还是选择了保守,况且,国家的财政困局,其实一行一业就能改变的。

    新奇是有,兴趣却不大。

    “那,臣能否自己办一个?”

    “去找户部商议。”嘉德身为皇帝,岂会整日盯着这些小事。

    嘉德既然这么说了,那就是同意了。

    “陛下,开矿需要火药,嗯,还需要工匠,臣想能不能请工部......”

    嘉德挥了挥手道:“这些小事,别来犯朕。但如果出了事情,别怪朕先揭你的皮。”

    贾瑛闻言,当即拜谢。

    “两件事都说完了,朕还有事要做,你去吧。”

    良久,却不见贾瑛跪安的声音。

    嘉德转头看来:“还有什么事,一并说了。”

    “那个,陛下,臣还有件小事,恳请陛下恩准。”说话间,贾瑛不忘观察嘉德的脸色。

    “说。”

    只是嘉德做了十多年的太子,五年的皇帝,心中所想如何岂会轻易叫人看出。

    “陛下,徐文瑜......”

    嘉德抬了抬眼皮,面色平静。

    心里却道:“朕还当你忘了此事了呢。”

    给徐文瑜一个妥善的安排,是他亲口应下贾瑛的,可他却像是忘记此事一般。

    实际上嘉德的记性很好,又怎会忘记。

    之所以压着不做理会,就是等着贾瑛张嘴求他。

    怎么说他也是皇帝,却与臣子做交易,若是说出去,岂不叫人笑话,有损天子威严,可这些话他又不好明说,只能等贾瑛自己反应过来。

    而贾瑛也是最近才相同此事,自从上次戴权给了他准话之后,贾瑛就一直在等,可这么就过去,皇帝还没有动作,贾瑛不得不着急。

    便开始回想,嘉德这么做到底有何用意。

    也是因为前世记忆的影响,在某些方面,贾瑛难免会代入前世的观念。

    可他却忘了,这是家天下的时代。皇帝只能赏赐,却不会和臣子公平交易。

    想通了这点,贾瑛今日才敢借此机会提出此事。

    当然,这其中或许也有帝王心思在其中,臣子有求于上,皇帝才会坐的安稳。

    “怎么,这么快就等不及了?你的老师就没教你,做人做事都要有耐心吗?跪安吧,朕乏了。”

    什么意思?

    是答应了,还是不答应?

    贾瑛犹豫要不要再开口恳求一番,余光却看到戴权正向他使眼色。

    “臣告退。”

    等到贾瑛离开之后,嘉德看向戴权说道:“大伴,益阳县主还是住在云记吗?”

    “回陛下,是。”戴权恭敬回道。

    嘉德抬眼看向殿外,心里不知想些什么。

    良久之后,复才说道:“过两日,就让徐文瑜去给益阳县主充当赞善吧。”

    “奴才领旨。”戴权领命后,却没有立即传旨,陛下都说了,过两日。

    陪在圣驾身边这么久,戴权又岂会猜不出皇帝的心思?

    出宫之后,贾瑛要先去一趟顺天府,然后再到户部拿到开采石炭的批文。

    门头沟属于顺天府所属,有皇帝的背书,娄府尹也没有过多为难,门头沟地处荒僻,石炭也多是京畿附近百姓私采,倒是没有人与贾瑛相争什么,但即便如此,顺天府给出的地价也让贾瑛感到肉疼,甚至杨佑都要拿王府的几处庄子做抵押。

    户部这边开采石炭的文书倒是很容易便到手了,贾瑛只需每年按时缴纳足够的石炭税即可。

    第二天,贾瑛便命兵马司将城外的一千六百余名罪囚押往了门头沟,云记则派出了管事,监督囚犯建造工地住所,想要正式开工,怕是也要等到来年二月了。

    官府马上就要封印了,福建之事在朝堂之上还是没争出一个结果,南京督察院方面,第二批弹劾的奏章也敢在年关之前抵京。

    同时抵达京城的,还有浙江、福建两省布政司的奏章,不过却不是弹劾贾雨村的。

    很明显,江南的官场再次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两派,地方的争斗,已经开始烧到了朝堂。

    从双方的交锋中,贾瑛能看出来,他那位姑老爷,未来的老丈人,在南方的日子,怕是并不好过啊。还有福建百姓抗拒桑政的情况,恐怕也要比朝中官员了解到的严重的多。

    从一开始,贾瑛就不看好这项政令,土地和粮食是百姓的命根子,朝廷要将吴越之地的大部分农田改做桑田,而在粮食保障方面却没有出台相关配套举措。贾瑛都能想象得到,吴越之地的米价恐怕已经开始飞涨了,江南的粮商已经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