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玉在椟中无人问

    第一百七十三章 玉在椟中无人问 (第2/3页)

蹙着眉头说道:“这其一便是,今岁的边贸似乎要比往年都要兴盛了许多,不说别的,只今年互市开启的时间,就要比往年提前了将近一个月,而且据归化城的兀术吉三卫的人说,今岁南下的部落从五月份便开始增多起来,甚至一些部落还曾试图聚积叩边,只是不知为何,后来突然就偃旗息鼓了。要知道,过去五六年间,互市最兴盛的季节也要到了八月份以后,从十月份开始草原上的胡人便要准备过冬了。

    这其二便是,末将发现,今岁用来交换的牛羊少了,金银珠宝多了,马匹的交易量更是出奇的少。大人,草原上一个部落能养活多少牛羊马匹,这其实是有一个上限的,并不是牲畜越多越好,因为分到每个部落手中的草场是有限的。部落中的牲畜多了,草场就不够了,如果牲畜连草根都吃掉的话,来年,他们的牧场就会面临被废弃的结局。所以,这些草原上的部落,是很乐意拿出多余的牛羊马匹与我大乾交换的。”

    贾瑛看着马鸣鸾好奇问道:“你为何对草原上的事情知道这么多?”

    马鸣鸾赫然一笑道:“大人不知,兀术吉三卫一部的首领乌齐阿失,与末将是结义兄弟,这些情况又很大一部分都是他告诉末将的。而且,末将二十一岁便被选入了夜不收,曾经在草原上生活过一段时间。”

    贾瑛闻言,再看向马鸣鸾的目光之中,不免有了一丝敬意。

    不是所有的哨探都能被称作夜不收的。

    边关上的每一个墩台都设有哨探,被称作“墩夜”或是“直拔”,主要负责墩台及其附近地区的站岗放哨任务。而哨夜则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远离墩台边堡,深入虏营甚至草原深处打探敌情,有时一走便要长达半年之久,这类哨夜才会被称作夜不收,又命捉生者。

    这些夜不收,常年行走在捉生与被捉生的路上,是边军中最危险的一类兵种。

    在草原上生活过一段时间。

    未免说的轻松了些,汉胡习俗不同,容貌差异也不小,一个汉人士兵想要在草原上生存下去,不被人发现,想想便知道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这位马守备应该是有一丝胡人血统的,这点,在刚才贾瑛便察觉到了。

    贾瑛目光转向北方,看着高高耸起的长城,心中回想着方才马鸣鸾所说的话。

    五月份,正是自己在湖广平乱的时候,赤力巴脱叩边,王子腾被迫回防,草原上的部落开始南下......

    这些南下的部落应该是失去了自己牧场的,不然五月份正是放牧的最佳时节,这个时候,通常是不会发动战争的。

    南下的部落多,说明匈奴王庭内部竞争激烈。

    而他们竞争的原因,无非两点,一是人口,二是牧场。

    用来交换的牛羊马匹少了,说明今岁草原牧场的长势不好,养活不了那么多牲畜。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牲畜少了,食物就会短缺,食物短缺那就要减少人口。

    匈奴王庭不会允许各个部落之间大肆自相残杀的,仇恨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才最有利于王庭的统治。

    那么剩下来的唯一出路就是......

    “人才啊!”

    贾瑛再看向马鸣鸾时,双眼不住的泛着精光。

    “此事,你没有上报吗?”

    马鸣鸾闻言,先是精神一振,贾瑛有此问,说明他听懂了自己话中的含义,而且心里也是认可的。

    可随即又苦笑一声道:“大人,末将之言,没有半分实据,全是推测臆断,就算说出来也不会有人信的。而且,这也说明不了什么直接的问题。”

    贾瑛闻言点了点头,在当下这个年代,马鸣鸾所说的这些,已经是涉及到兵法的深层次应用了。

    就像古代的将领,可以根据敌军的粮草、灶台、帐篷,推断出敌方的人数多寡一般。

    种地的老农,在开春的时候,根据降雪量和土壤的湿润程度,就能判断出今岁是丰年还是灾年。

    不是什么人都有这样的能力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