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最为深刻的记忆

    第五十四章 最为深刻的记忆 (第2/3页)

个,剩下的就只能在当地继续求活。

    而现如今的郁洲山岛,显然是吸纳了里头最为穷困的一部分人了。

    人口暴增的压力自然沉如泰山,可好处也是显而易见。

    那就是叫秦朗的基本盘扩大了再扩大。

    并且因为这些人都是走投无路而来的,一个个也非常之听话,轻轻松松的被打乱编组了,没有闹出半点事儿来。

    同时养活他们也非常简单,两稀一干,就足叫所有人都感恩戴德了。

    所以,别看岛上的人口翻增了好几倍,可实际上养活他们的耗费比之此前的耗费也只多增长了倍余,秦朗轻轻松松的就承担了下来。

    在继续大搞建设的同时,还一直在增强水面力量呢。

    百十艘大小沙船,还有上千名水手,以及秦朗从流民和郁洲山岛上征召来的上千人,拢共两千出头,共同组成了郁洲山岛的水师力量。

    别觉得这船均水手少,中国的硬帆船与西方的软帆船是两码事,在船只的便易操纵和驾驶人员上头,硬帆船完爆软帆船。

    当然从船体的坚固和舰炮角度上讲,硬帆船同样会被软帆船完爆。

    彼此的缺陷都十分明显,秦朗现在不需要追求后者,那是郁洲山岛上的造船厂开工之后才需要考虑的事情。

    他现在只讲一个存在感。

    上百艘沙船,浩浩荡荡的好大一队了,那就是牌面。

    一艘载重两千石的沙船,大体上也就二百多吨,十来个人就是满配了。明早期的遮洋总,一船也不过二十军。

    遮洋总是刘昀从沈家人口中听到的,秦朗也这才知道明前期时也曾经搞过海运,只是规模比之蒙元时期要小的多了。

    秦朗的船队只有一艘五千石大沙船,两艘四千石大沙船,其他的多是两千石和千石的小沙船,两千来号人足够用了。

    每艘船上都是新老混编杂编,这能最好最快的形成‘战斗力’。同时也最大可能的避免了水师舟船自主意识的产生。

    现在这些沙船就主要是两个任务,一是从江南运粮食物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