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医疗事业(中)

    第三十一章 医疗事业(中) (第2/3页)

要输出能量的,而奇怪的是,完全找不到治疗仪的能量来源。

    有些科学家一度怀疑,这个机器能够靠消耗人本身的营养来完成充能,可是用高精度的体重监控设备监控过好几个病人,在治疗前后的体重差异并不大——也许存在些许的一些误差,但如果加上治疗仪产生的医疗垃圾的重量,这个差异几乎就到了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

    当然,也有科学家认为治疗仪当中可能自带能量来源,比如地球人无法理解的超级储能设备,所以拆解最初的几台治疗仪时,都是在各国的核爆试验基地。但令人恐惧的大爆炸并没有产生,不过同样,所谓的自带的能量来源也没有找到。

    除了能量来源不明以外,治疗仪之间的信息交流机制也不明确。

    之前的许多实验已经证明,治疗仪之间是存在信息交换机制的,最简单的证据,就是如果把一个病人第一次放进治疗仪,那么治疗的时间会稍微长一些,专家猜测可能是这个过程中治疗仪需要搜集更多的病人相关信息。

    如果因为意外,病人在这个过程中临时离开治疗仪,然后再进入另一台治疗仪,那么治疗时间会相应的有所缩短。

    除此之外,根据大数据的搜集,治疗仪整体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治疗时间是一直在缩短的,治疗效果也逐渐变得越来越好。最初的那几台治疗仪在使用过程中,只能针对一些简单的外伤,和一些基本的感染疾病。而且相应的治疗时间都比较漫长。

    现在治疗仪一次普通的特定疾病治疗,过程大约花费数小时,在最初的时候,这个时间往往需要十几个小时。而且显然,不同治疗仪之间的这种进步速度,跟他们个体治疗疾病的例子无关,而只和整体治疗相关,这也间接证明了所有治疗仪的数据都是被集中处理使用的。

    这两个证据其实都只能算间接证据,本来专家们以为,既然已经找到了线索,那接下来只要先发现传播介质,然后定位传播的部位,分拆,就可以解读外星人的信息交流技术了。

    可之后他们发现没这么简单。

    首先是定位传播介质,刚开始的时候,专家们当然下意识就觉得是电磁波,但很快就发现根本不是。

    于是接下来就开始比拼想象力了,他们把治疗仪放进地下几千米的中微子观测站,查看是不是采用科幻小说中的中微子通讯;然后又穷尽一切手段,观测两台治疗仪之间是否存在异常的引力效应;这两种方法都失败以后,他们甚至又实验了声波以及机械波传递……

    所有的这些尝试最后都失败了,科学家们不得不提出一个“超距”通讯的猜测,猜测外星人是否已经掌握了某种超距作用的通讯技术,也许正是有类似的技术,他们才可以穿越宇宙间那么漫长的距离找到地球人,当然,这种猜测也得不到任何的验证,纯粹是不甘心承认失败的一种借口而已。

    据说一些科学家已经提出了更高的监测标准,要求拨款专门为这种治疗仪造一个观测实验室,用来监测任何可能与之产生互动的粒子,据说这种实验室的造价极高,而初步提案似乎并没有遭到太多的反对意见。

    当然,这些消息对兰天来说,都是属于意义不大的那一类,而且兰天也并不关注这些细节,他要的只是这些技术报告之后的一个结论,现在是商业社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