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堂闲话》的闲话(代跋)

最新网址:m.yuedsk.com
    《玉堂闲话》的闲话(代跋) (第1/3页)

    这本小书里,集了我近两三年学写的大部分随笔。有一个时期,我闹不清随笔与散文有何区别(现在也没完全闹清),认为这东西由散文作家来写可能更顺手一些。因此上,一些报纸副刊的编辑朋友约我写这玩意儿的时候,我即向他们推荐我所认识的一些散文作家。可编辑先生觉得他们的东西太专业,太玄乎,读者往往看不懂——姑且叫作文学性太强。他们希望我写一点靠近生活的、不同层次的读者都能看得懂的东西,于是便学着写。要学,当然就向大家学,我学鲁迅、学孙犁、学汪曾棋,还学柏杨。我发现越是有学问的人,他们的文章就越大众化、越好读。倒是那些半吊子、半瓶子醋,在那里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他甚至不能完整地叙述一件事情的始末,表达一个他真正想表达的意思,还玩花样儿呢!那怎么看得懂?力戒矫情,是我一开始学写即自觉信守的。

    因为是学着写,就容易上瘾。如同学骑自行车和下象棋一样,似会非会的时候还特别来劲儿,找点借口就出去溜一圈儿或下一把。近两三年,我写这玩意儿稍多点,其实就是似会非会的表现。不过我自己倒也挺喜欢,比对我所有的小说集还喜欢。当然也因为它是我的第一本——我一直想拥有这样的一本小书,现在终于有了。

    我给它们定了个位:叫贴近生活、靠近杂文的生活随笔——这也是我一开始学写即规定下来的。

    看到过一个提法:叫文学散文——多亏没人买他的账。这样的提法如同这样的叫卖:豆腐来——豆子的;馒头来——面粉的;散文来——文学的!是标明你的散文是文学,人家的散文不是文学吗?抑或你的散文是正宗,人家的就不是?可惜的是越是喊文学的或正宗的就越可疑,因为中国的文学都是需要打折扣的,你那个门派的教头是否正宗也还尚未证实。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倘是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yued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