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仅是留恋

    不仅仅是留恋 (第2/2页)

人津津乐道。“集体劳动好,把爱情来产生”是农村青年共同的经验。如今想来农村青年谈恋爱,也就是通过劳动和参加个宣传队有点机会。

    《最后一个生产队》是想写沂蒙山人的一种思维方式和生存状态,写山里人与外地人的差异。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文化,一方文化造就一方人的心态。文学创作的着眼点就是差异,没有差异就没有个性。你说这里的乡土文化与现代流行趋向疏离也罢,说国家意识形态在这里变了味儿地消化和流走也罢,反正这里的人就是这么想和这么活的。他就喜欢饿着肚子为吃得很饱的人操心,累得满头大汗还关心国家变不变颜色的问题你有啥办法?

    乡土小说还是应该姓土而不姓洋,特别是语言。语言实在、生活化、口语化了,往往被认为是土;语言华丽、形容词一大堆、用翻译过来的欧式句子或不时地夹杂点英语什么的,那就是洋。由土到洋不是很难,由洋再到土却未必容易。一个真正土的人写出来的东西绝对土不了,只有有学问的人才会土,而且土得自觉,土得有味儿,土得有道道儿。我称它为学问化方言。这样的语言应该是城市人看了不觉得土,农村人看了不觉得洋。刘玉华说:“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退到解放前;强制命令一刀切,全然不顾三中全。”还有将说话说成啰啰儿什么的,我也觉得土不到哪里去。他土得不明白,你可以指责一下;他土得你明白,那就无可厚非。

    我在艺术上追求一种朴素、自然、本真,原汁原味,类似生活流的东西。如今的读者不再是通过你的作品来学文化,学修辞,学造句,而是看里边有没有真东西,过多少年人们还能记住的也还是这个。也没有那份耐心去猜谜语,费老鼻子劲去琢磨你写的是什么了。你再标榜层次有多高,又是什么派,他就是不买你的账你有啥办法?除非你下决心不让人家看懂。为了这个,我觉得一切形式上的东西都不重要了。还是要深入生活,不断端出新东西。

    我要表述的不仅仅是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