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朕得有自己的亲信势力

    第五十七章 朕得有自己的亲信势力 (第2/3页)

    但遭到的反对声很大,以至于在泰昌即位后,东林党就当即怂恿泰昌把这个制度废除了。

    当然,因为宦官们不是专业的税收人员,的确在征税过程中造成了很多问题也是事实。

    而且宦官本身也是既得利益者,所以导致很多时候加征的矿税还是转移到了普通工人身上,使得底层矛盾更加尖锐。

    所以,朱由校没有打算一开始就恢复矿税以及加征商税,毕竟这需要大量专业的税收人员和一个完备的税收制度建立起来后才能实现征收到豪绅权贵的税而不是被豪绅权贵们借此机会盘剥百姓。

    所以,朱由校选择了第二种即搞官办商业。

    这也是孙承宗和徐光启所建议的一种。

    可见孙承宗和徐光启也知道加征商税的利弊,所以没有直接建言朱由校让朝廷加征商税。

    当然,至于孙承宗和徐光启是不是因为自己也是权贵士绅的一员,而不希望朝廷加征商税,只接受让朝廷和自己家族都跟着赚钱的方式,朱由校就不知道了。

    本来朱由校没打算让孙承宗和徐光启这些文官替自己搞官办商业,而是直接让太监和宗室勋贵来搞。

    不过,朱由校细想后也不得不承认,如果要搞官办商业,他还真只能让徐光启和孙承宗这些文官来做。

    因为太监们从小在内廷长大,哪里懂什么产业经营,即便有所涉及也是当别人保护伞然后参与分红或者请职业经理人给自己经营。

    宗室勋贵们也一样,大明的宗室勋贵因为有铁饭碗差不多也养废了。

    而孙承宗和徐光启这些文官就不一样,他们有以宗族师生等关系为纽带的人脉基础,可以招揽到善于经商的人才和组织招募到各种工匠,在江南沿海这些商业发动的地区也有自己的田地,而且自身智力和能力是经过各种考核筛选出来的。

    所以,朱由校想要搞好官办商业只能靠发动一些开明忠诚的文官来做。

    这和历史上洋务运动基本上都是汉族士大夫完成的一样。

    朱由校承认他不得不依靠一部分文官来和其他利益集团争夺利益。

    所以,朱由校在采纳了孙承宗搞官办商业开辟财源的建言后就还是让他来办这事。

    本来朱由校更加属意江南富商出身的徐光启,但因为徐光启有更重要的任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