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招兵

    第十章 招兵 (第2/3页)

道对方误会了,以为自己来房山是要抽丁入伍。不过却对这个县令有了一些好感,这不是一个为了逢迎毫无底线的人,还有最起码的良知,能够为治下百姓争取权益,这样的官再差也差不到哪去。

    古代虽然没有什么义务兵法,但是在大战来临的时候,常常会采用抽丁的方式强征入伍,有点类似民国的拉壮丁。

    这种做法最伤民心,不到万不得已,没有哪个统治者会采用这种断自己根基之事。

    “本宫只是让你发个告示,晓谕房山百姓,就说本宫前来招兵,年龄在十六到二十五岁的青壮男子都可以报名应征。月饷一贯,衣食住行全包。应征者一旦被选中,发放五贯钱作为安家费。所有军饷全部以铜钱与白银结算,按月按时发放,绝不拖欠。”

    唐三任长出了一口气,他虽然很想飞黄腾达,但是做人最基本的良知还是让他不能毫无原则的迎合上位者。

    既然太孙殿下不是强征入伍就行,若是真能每月发放一贯钱,一贯钱可以买四石糙米,完全可以让一个五口之家饱食。

    “太孙殿下,卑职这就去办。”

    唐县令召集起三班衙役,写好告示,分派人手四处张贴诵读。

    之所以要将告示上的内容读出来,是因为这时代的农村人大多都不认字,若是没人将告示内容讲明白,这告示就等于白贴。

    整个房山县也没有多大,两天时间整个县城都知道了太孙殿下要在房山县招募亲卫。而且给出了丰厚的报酬,这让终日劳作也吃不上几口饱饭的黔首百姓萌生了去试一试的想法。

    可是太孙的兵待遇是好,条件也很苛刻。

    所有应征者必须是三代没有作恶的良家子,必须要有乡邻作保,而且年龄还卡在了十六到二十五岁之间。

    这两个条件就淘汰了大半,剩余条件合适的青壮除了少部分不愿意当兵卖命的,大部分青壮都涌向房山县城。

    朱瞻基将征兵点设在了县城东门外,征兵点立着一根五尺多高的木桩,前来应征者矮于木桩者全部淘汰。

    经过身高初选的青壮在锦衣卫的指挥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