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公卿多出胥吏的最后节点

    第六十七章公卿多出胥吏的最后节点 (第3/3页)

现。

    及至大宋,王安石推行“募役法”(免役法),将原本由乡村上三等户承担的“职役”,改由官府雇人承担,于是,大批被招募来在官府任职的办事人员转而成为胥吏的一部分,吏与役合流,更是让胥吏的社会地位一落千丈,降至最低点。

    若是照搬后世的科考制度,怕是也会形成胥吏社会地位低下,升迁无望,转而腐败的恶劣情况。

    如今诚可谓赶在了胥吏、官员升迁畅通的最后节点上。

    征西将军府治下的名臣张既、司马芝、杜畿等人在历史上都是以胥吏出身,最终而官居要职,显赫一时。

    若是在陈群提出九品中正制后,再开科考,怕是就很难让落榜学子们出任胥吏,日后恪尽职守,逐步升迁了。

    后世的科举太多人,宁肯白发赴考,也不愿意出任小吏,就是因为官员、胥吏地位差距太大,想要升迁难如登天。

    随后张瑞又领着一群人继续闲逛集市,很快张瑞便在一个卖粮的摊贩前停下脚步。

    蹲在小摊前,张瑞从布袋里抓起一把黄橙橙的粟米,粟米从指缝间滑落,粒粒饱满。

    张瑞问道:“冒昧请问,家中粟米可足用?为何要向外出售。”

    小贩看了一眼围在周围的十数人,兴致缺缺,说道:“足用。”

    张瑞好奇,问道:“某向尔询问生意,尔为何如此敷衍?”

    小贩答道:“这位公子一看便不是会关心柴米油盐之人。某即便再热情,尔也只问不买。”

    张瑞被逗笑,自己是看电视看多了。想想也是,剧中那些达官贵人对着一名不认不识的普通百姓一阵盘问,百姓还能热情耐心的详细回答。这百姓可也真是够耐心的。

    事实上百姓终日奔波,只为营生,哪有达官贵人那些悠闲时间,站在道边上与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张瑞便笑着说道:“如今吾等十余人围在尔摊前亦的确耽误尔生意。这样,某买下尔一袋粟米,尔回答某几个问题可好?”

    这恶臭的有钱人德行……可实在是太受人欢迎了。

    小贩立即在脸上挂满了笑意,客气无比的回道:“这位公子,您但问无妨。某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