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文科武考,引豪杰激荡
最新网址:m.yuedsk.com
第十四章文科武考,引豪杰激荡 (第1/3页)在确定了考生只要身家清白即可参与武科以后,便要定下考试形势。
后世武科流程是先之以谋略,次之以武艺。将军事谋略置于个人骁勇之上,如果在答策的笔试中不及格,便不能参加武试。
但这种流程在汉末却并不适宜。若张瑞直接照本宣科,等于是将几乎所有游侠都堵在了科考之外。
因为汉末的文字、兵书普及率极低,绝大部分的游侠都目不识丁,更遑论兵法。
若一项制度在一开始就将大部分应试者堵于门外,那民众就会自方用脚投票,使之形同虚设。
所以张瑞决定先考武艺,再考谋略。
这种流程在汉末有一个独一无二的优势,那就是士子们亦是孔武有力,技艺不凡,未必便弱于一群游侠。尤其将门子弟、良家子,这些身家清白的年轻人只因不欲与豪侠呈匹夫之勇而已。
最典型的例子便是裴俭与兰陵王,皆是相貌丰神俊秀,惊艳当世。这种斯文公子骑射武艺、胆识气度、兵法韬略全是卓尔不群。
所以完全不必担心有文韬武略者会折戟于武艺考试当中。这种优势是后世文弱书生完全无法比拟的。
待豪杰、游侠通过了武艺考试,便要面对谋略兵法的考教。张瑞相信那些成功通过武考,有大志气节的游侠,必然不会退缩,反倒会因此而发奋读书。便比如吴下阿蒙,吕蒙士别三日的故事。
在理清思绪后,张瑞裴潜吩咐道:“自今岁科考始,分县、郡、州、殿四级应试。过县试者为茂才,可为县吏。过郡试者为举郎,可为郡吏县官。过州试者为郎中,可为郡官州吏。县长、县令、太守皆需过殿试,进士出身方可。”
“文科、武科不分贵贱、可交互参与,过武科州试者,亦可参文科殿试。反之亦然,过文科殿郡试者亦可参武科州试。四级尽然。”
文科、武科交叉应试,是后世皇帝望而兴叹的一项政令。帝王将相们虽然清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yued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