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人性的多元》

    第十四章《人性的多元》 (第3/3页)

已经在美国人的《百年孤独》捷足先登了。当我们大街上看见一个拿着仿真的铜币充当唐代或者说更早一些年代的孔方兄时,您可千万别因为它是痈品就否定这种行为的价值,因为制造者有可能这样做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因为制造奇迹的需要。而这个世界上第八奇迹的细节设计目的就是为了突出表现故事的时代背景,实际上与孤独尤其是百年孤独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而另外,马尔科斯在作品中有一句明显与整个故事主题毫无关系的语言,不知您是否记得:共同的理想和志向是促成伟大友谊的基础。所以不要去纠缠细节及文学作品中语言及对话的问题。因为这些语言及对话都是随时随地被安排在任何时空的东西。尤其是,我们的个别作家甚至为了追求人物语言与场合的逻辑性,就要求他的人物在吃饭时就一定要说与吃饭有关的话题。而当这些文学人物说出与吃饭无关的话题时,那么这种文学语言的书写就是不符合逻辑的。所以,从我们这部小说刚刚开始进入实际写作的时候就关注到了这个问题的非理性状况。与此同时,我们的观点是,在作品中设计一段精彩的人物对话比设计一段精彩的情节或细节更重要。如果在我们故事的第一章节中,花费大量的笔墨或篇幅去描绘子影与与浩对话时的具体场景是如何的话,那么到现在为止,您可能还不知道我们的故事进展的情况。

    实际上,这些情节的描绘没有实质性的色彩。您也可能会为他们设计一个到咖啡厅喝咖啡聊天的情景,也可以描绘与浩如何在对话结束后送子影回家,然后送到之后目送子影走进别墅大院的细节。可是,这个细节的描绘根本不可能是逻辑性范畴之内的事情。因为关于这种细节的不可描绘性有很多因素是我们必须要考虑到的地方:子影自己有自己的车辆,与浩在送子影回家时是座子影的车,还是子影和与浩同座在警车,抑或是子影开车,与浩座在子影的车子,再就是说,因为孩子自杀是当晚的事情,如何描绘子影回家冲洗血迹的场景,都是我们在为当时设计具体情节时需要考虑的问题。如果这个情节一直继续下去的话,甚至会有可能出现与浩与子影打扫现场的场景。但是,这个时候,房间是否打扫还涉及到一个现场保护与警戒的问题。所以,一旦展开这个方面的书写,哪怕您使用三章的篇幅也无法完成具体的描述任务。——而另外,带血的拖把,推动的血波(血水)都是轩然大波恐怖意境的非常元素。而关于这个情节一旦被搬上银幕或屏幕的话,其实就是和泰国恐怖影片《蛇博士》一模一样的恐怖画面。

    实际上当文学作品失去这些具体的对话及情节的交代及描绘时,就等于剥夺了他们阅读享受的快感,他们必须通过那些没有对话的小说去花费大量精力去想象文学人物说了些什么样的对话,而现在,他们必须通过主动的独立思考去随着类似作品一起动脑筋。在我们的这部小说当中,钢琴作为具体实物的文学道具,几乎在故事的一开始,我们就安排他进入了阅读者的视野。

    如果我们一开始就满足读者的好奇心,交代这架钢琴的由来,一直是谁在使用,它现在为什么布满了灰尘等,那么关于钢琴这一道具在作品中的使命就寿终正寝,就好象影视中的某一角色,如果观众反映不喜欢他的存在,导演很快就会通过一个恰当的情节让他消失,永不出现。我们的这架钢琴也一样,如果一旦围绕钢琴的话题无限展开,那么关于钢琴的一切秘密也必然随着书写逻辑的需要迅即展开。而再到后来,当读者对这架钢琴已经了解很多的情况之下,我们再回过头来叙述关于钢琴所隐藏的真正秘密就会让读者产生非常不耐烦的心理。

    而与此同时,那个神秘的老太婆,我们尽管强调了她的存在,但是却实际上一直没有安排的实质性出场。如果安排她出场的话,就要考虑到许许多多方面的非理性因素。尤其是她每年几乎是在同一个季节来到子影家是个具有隐藏性的前提。而这个前提背后所隐藏的关键问题是,是什么样的客观原因促使她必须在那个季节来而不是其他的时间。所以,很多属于概念多元的问题并不是简简单单就能解释清楚的问题。尤其是我们在这里可以肯定提醒读者的是,我们是一部实质上的现实性文学作品。既没有神学,也没有超自然主义的文学元素。它就是个简简单单的都市故事。

    而关于这个老太太也不是一个如何具有宗教旨意的代表人物或代言人。她的某种目的性已经在作品中明确的被得以描述。她在原则上对子影家里的玫瑰为什么由红变白,提出了明确的质问。所以,整个故事的主题还是围绕玫瑰这个中心道具展示了多元化的具体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