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库特崛起 怀柔政策

    第二十五章 库特崛起 怀柔政策 (第3/3页)

细斟酌,明确分析。

    库特四部具有相当大的势力。

    尤其王牌骑兵金狼突骑,奔跑速度诡异莫测。厮杀起来迅猛无比。

    若要等到四部团结统一,再与之打仗真是难上加难,各方面损失肯定很大。其它王朝再趁机捣乱,得不偿失。

    赵晨思索良久,认为四部几十年间都处于分裂状态,颉利武力统一其它三部可能性较小,最大限度应是联合三部,一致对外。毕竟三部同宗同组,联合可能性极大。

    趁三部当下还未形成团结对外政策,赵晨制定了‘开放贸易、离强和弱’的经济和军事方针。

    对唐帝国关系稍缓,离得较近的回鹘部,薛延陀部给予开放贸易关口,降低货物价格政策。

    对仇视唐帝国的鞑靼部,则采取小规模军事袭扰。

    而对铁勒部表面示好,实则暗地里对其内部贵族实行离间。

    这使得库特汗国内部矛盾重重。

    瞅准时机,赵晨派大将常子兴率领支骑兵,日夜兼程穿过戈壁,翻越阴山,出其不意突袭铁勒部颉利牙账,最终生擒颉利可汗,将他幽禁在帝安城。

    通过一系列计谋和军事行动使得四部臣服唐帝国。

    铁勒部新首领则在唐帝国支持下由颉利的弟弟,智普这个生性懦弱,乐于现状,对唐帝国态度十分友好的人坐上了可汗之位。他也是乌恩格的父亲。

    此次混乱中受益匪浅地要属回鹘部,薛延陀部。赵晨给他们条件尤为丰厚。

    从原来每年只需一次的贸易往来提升到五次,更将关税降低了一多半。

    并且为了他们部族和帝国的商人便于走货,在延绵万里边界道路上修筑了大量商台。

    最大的商台格局不亚于一个二三万人的乡镇规模。

    内设各种商号、钱庄、骡马店、粮库、货栈还有唐帝国边界巡逻兵驻扎。

    商人可选择到商台出货进货,补充粮食水的中转站。

    在此之前商人们每次买卖几乎是拼着性命。交易漫长的道路上均是沼泽、荒野、沙漠、戈壁、山丘。遭遇狼群,马匪也是家常便饭。

    所以有点规模的商号每次都花大价钱雇佣镖局随行。

    若是买卖不尽人意,基本入不敷出。

    自打商台修建好后,商人不光成本节省,安全也有了很大保证。

    平时凋零的草原有了商台和经济政策的刺激后,变得人来来往,热闹非凡。可见当时贸易异常活跃。

    商台的出现也对过着“鞍马为家,车帐为室”的库特人游牧生活极为重要。

    库特牧民将马、牛、羊、驼、皮张、蘑菇、山矿、药材等进行交易,以换取日常生活必需品。

    而帝国商人通过这些产品转销国内,甚至其他王朝赚取高额利润。

    与此同时,这种农牧业经济发展又促进了帝国工商业经济的迅速发展,皮革、造纸、煅铁、酿酒、熬糖、米面加工等工业也随之兴起。

    随着这种经济往来,有精明库特商人不在局限去换生活必需品,而是直接跟朝廷换火器、盔甲、马具、还有帝国先进工业品。

    赵晨刚开始并未阻拦。后经过思考,从政治利益,统治地位出发,严格规定了盔甲火器交易的数量,并且交易多以库存老旧物品为主。

    为了笼络维护回鹘部,薛延陀部上层。每年赠送两部可汗大量丝绸织品、棉织品、高档茶叶、文玩器具。这样以来两部对唐国更加友好。

    有的商号通过商道赚的盆满钵丰,其中已‘大盛商号’为首,每年贸易额约一千万两。

    大盛商号在各商台的店铺一千多家,拥有商运骆驼二千多峰。伙计七百人,商号卫队一百二十多人,火枪五十支。在卫队当中更雇佣大量库特人。

    草原贸易之路不光带动各方面发展,还达到笼络和控制库特汗国诸部的目的,大大巩固唐帝国边疆安定。繁荣的背后除了唐帝国推出的经济政策外。

    商台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促使民族之间相互依赖,更是连接两国沟通文化,促进发展带动和平的纽带。

    当然商台的控制权都归唐帝国所有,百分之八十的税收也归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