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家庭基本情况

    第一章 家庭基本情况 (第2/3页)

爸掏空家底买船开始,温家的生活也就一落千丈了,所以说人不能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一种事物上并且及时止损很重要。

    刚开始的时候,温爸每次回来还能带个几百块钱回来,后来慢慢的,味道就变了,他开始把这个工作变成了精神奋斗,全家的吃穿用度,以及平时温家兄妹三个人上学的费用都压在了家里的几亩良田上了,根本入不敷出。陆曼开始出走,未婚的大伯变成了温家三兄妹的第二个“妈妈”,用温汶汶的话说“我们家是单亲协组家庭”。

    虽然说温明看不起温书泊,因为他一辈子没赚到什么钱,但是温汶汶却透过现象看到了父亲身上的闪光点,虽然温爸没有赚到什么钱,但至少他在他该有的年纪里奋斗了,努力了,只是过程中的方法和运气错了,导致了不理想的结果,温汶汶觉得勇敢和行动更重要,这也对她将来的事业有一定的精神引导作用。

    自从妈妈陆曼出走后,大伯-温良玉成了温家兄妹实质性的第二个妈妈,也注定了他一辈子未婚未育。所以无论怎样,温家兄妹都是感激大伯为兄妹三人的付出的。

    温良玉毕竟是男人,平时对孩子们没有那么多耐心。比如:如果他大声的喊孩子们的名字,而他们恰巧没听见,他有时候会不声不响的跑到他们的后面给他们的后脑勺就是一巴掌或者给他们的屁股来一脚,温汶汶很痛恨这种行为。不过,倒是练就温汶汶现在为人特别响快的优点。别人叫她的名字,她会本能反应的“在!”

    从来不把他们当孩子,干活把他们当成年人使唤。温汶汶记得最清楚的一件事情:当年她八岁,温明比她大一岁,两个八九岁的孩子两天插了2亩地的秧苗,记得当时温汶汶走出秧田地的腿是颤抖的,腰是弯着,村里的人对温良玉的狠心是责备的,而温良玉像没有感觉一样。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温汶汶和温明聊天的时候就有了第一个共识:一定要好好读书,不要做稻田地里的低头人。

    好像温汶汶从那时候开始也享受不到父亲的偏爱了,因为他要坚持自己的理想。温汶汶想,那时候的父亲是执拗的,自私的,她那么爱他,他好像过着自己一个人的生活。

    温良玉会因为温书泊的自私而把一股子怨气发泄在孩子们的身上。他经常会在吃饭的时候数落父亲温书泊的不是,恨恨的说自己坚持不了了就不管他们了之类的话,让孩子们很无奈而又很惶恐。有时候温良玉会以上街赶集为借口躲开孩子们一天,如果这天到下午他还没有回来,孩子们会聚在一起心照不宣的担心大伯是不是要抛弃他们了。

    所以,导致他们的性格是有缺陷的,比如缺爱和没有安全感,特别是作为女孩子的温汶汶,造就了她性格上的敏感缺爱,这种性格的不完整对他们后来的婚姻生活影响很大。

    在温汶汶结婚的前一年,温良玉突发性心脏穿孔过世了。他平时身体特别好,不知道怎么就穿孔了。后来才听说他感觉像是肠胃不舒服在他们那边的小诊所里输液一周了,所以温汶汶一直猜测是不是过度输液导致的心脏压力过大而穿孔的。

    温良玉生病的突然,刚开始以为是肠胃问题,所以温爸并没有第一时间给他们打电话,而是自己带着哥哥乘公交去他们那儿的县医院,想先再看看再说,温爸在前面下车,大伯在后面下车,大伯一个趔趄,在医院门口摔倒了!当时还不知道是心脏问题,后来温爸把他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