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写诗换读书

最新网址:m.yuedsk.com
    第二十二章:写诗换读书 (第1/3页)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北流吟完此句,放下纸张,神色有些复杂地看着陈有鸟。

    两首短诗,都是佳作,虽然篇幅短小,但用字运词,意韵悠远。

    “这是你的旧作?”

    所谓旧作,便是以前就写好了的,孟北流很难相信一夜之间,这个学生能新创两诗。

    陈有鸟略一迟疑,回答道:“在崂山修道时,观望四季变化,见日月雨晴,偶尔有感,便写了些诗句。”

    孟北流点点头:“崂山道场乃神仙之地,景观万千,的确能催发人的诗意才情。呵呵,你有这份文才,不如直接去当个诗人,很快便能蜚声文坛。”

    陈有鸟眨了眨眼睛:“诗人哪有官人来得有用?”

    孟北流听了,先是一怔,随即哈哈大笑:“不遮不掩,坦坦荡荡,端是实诚人。”

    诗人求名,官人求权,在士大夫的阶层,开口闭口,都是清誉名望。但孟北流何许人也,阅人多矣,在官场沉浮,经历坎坷,早看破人情世态,见识过无数腌臜嘴脸,这些人满嘴仁义道德,实则一肚子男娼女盗。陈有鸟既然来拜师学官文,毫无疑问,自是要考科举博取功名,然后入仕为官的。

    这是最根本的出发点,和动力所在。

    如果陈有鸟假惺惺说些冠冕堂皇之词,反而会让孟北流看轻了。

    诗人有好的名声,所谓“风流才子”,但也仅此而已。自古以来,不知多少才子诗人活得狼狈不堪,颠肺流离,郁郁不得意。而不少大官,他们也写诗,更多只是当做业余爱好,抒情言志罢了。主业与爱好,两者要分开来说,不是那么回事。

    孟北流撸了撸胡须,又问:“你主动献诗,应是有所求吧。”

    陈有鸟说:“我初来读书,无奈家境不济,缺书可读,因此想求老师借书。”

    孟北流眼皮子耷拉下来:“借书?这倒让我为难了。”

    在印刷技术落后的世界,书籍可是相当珍贵的资源,是以很多的文人都有着“书不外借”的规矩,非知己好友,很难借到书。

    陈有鸟道:“我问老师借书,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yued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