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这种生活

    第十一章 这种生活 (第2/3页)

会的,我不就是北影厂的。”

    算了,这年代根本没那么强的侵权意识,杜可可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爱咋咋地吧,没必要总哄着别人。

    苏长青递给丁嘉洛张名片,让她重新认识下现况。

    才坐下胡笳就说了一件事:“晓艺参演的《离婚》前两天送《大众电影》参加百花奖评审了,打算角逐最佳女配,没想到你说的那些话还有谱。”

    苏长青对这部电影没印象,好像是老舍的民国戏,九十年代恐怕没观众。

    因为还没网络,当年百花奖票选很费时,作品得早早就送审,而后在《大众电影》上推出提名作品,读者根据杂志提供的选票进行票选,并邮寄到杂志社,整个工作提前大半年就得开始。

    苏长青还担心记错了,呵呵笑起来:“真的?看来跑江湖也有蒙对的时候。”

    杜可可不明所以:“怎么着,有什么我不知道的好事?”

    胡笳把苏长青在人艺铁齿铜牙的事说了:“现在我们院都知道我有个会望气的导演同学叫苏长青,以性命担保铁口直断。”

    杜可可狐疑地看着苏长青:“你怎么总是未卜先知……”

    装神弄鬼的事总有点尴尬,苏长青偷偷踢了她一下,顿时没声了。

    同学聚在一起很少有展望未来的,甚至不喜欢谈当下,都是回忆在校时光,聚一百次聊一百次,这次也不例外。

    三人聊得高兴,丁嘉洛插不上话,苏长青作为主人照顾一下,随便问问:“你在美国干什么,读书还是定居了?”

    丁嘉洛吃得最多,闻言放下筷子:“读书,毕业了,不喜欢美国,回国发展,上星期回来的。”

    言简意赅,答案比问的多,看来是个聪明人。

    八九十年代出国热,精英层疯了一样往外走,八十年代的当红女星基本都出国了,大多真混成了鬼,十几年后好几个又跑回来演妈妈奶奶。

    苏长青有些好奇:“你学什么的,怎么想着回国发展?”

    “哲学。”

    这个实在看不出来,苏长青只能呵呵:“美国人懂哲学么,学哲学应该去德国吧?”

    丁嘉洛笑了:“我懂就行了。”

    感情她是去教美国人做人的。

    “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