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安排得明明白白

    第55章 安排得明明白白 (第2/3页)

世家勾结……

    甚至,李素前世看《后汉书》,都知道侍中董扶跟刘焉说过“益州有天子气”这种大逆不道的话。所以最简单的查案办法就是直接想办法诈一诈目前躺在病床上差不多快死了的董扶。

    董扶至今还是侍中,虽然病得快死了也没告老去职,一直是留在京城的。要是能从董扶口中掏出哪怕一星半点口供,都够刘焉张鲁喝一壶了。

    李素就这样把他觉得可以用的蛛丝马迹草草梳理一些,把解释得通消息来源和推测理由的部分,统统提供给刘备。

    如此一来,即使刘备没当过民政官、丝毫不懂刑侦和判案,但在对付刘焉张鲁勾结案方面,肯定能做得中规中矩、政绩良好。

    反正刘备在宗正府又干不久,只要这一个大案办得好就够了。

    至于另外还有些宗正府的其他日常管理工作该如何处断,李素也有经验——当初他不是跟着刘虞做过几个月的宗正府的“公主家丞”么?

    他那时之所以只能做公主家丞,并不是李素工作能力不行,而是一方面他品秩等级不够,二来是他不姓刘,所以按朝廷法度没法管理宗室事务、只能管外戚事务。

    但李素在那几个月里得到的锻炼可是丝毫不少,那些有编制没本事的刘姓宗正官,没少把具体工作交给李素这个能干的临时工做,李素也就摸清了如何管好这些人的工作内容、考核其KPI优劣。

    把这些诀窍跟刘备倾囊相授详谈半夜,也够刘备抵挡几个月了。

    ……

    “多亏贤弟明于政务,对宗正诸事如此了解,唉,要是贤弟能留在京师就好了,这几个月为兄也能‘垂拱而治’,不至于仓促忙乱。”

    刘备听完李素的讲解之后,虽然懂行了不少,但依然很惋惜不能当甩手掌柜。

    不过能完成任务就好,刘备也不是纠结之人,知道时间宝贵,赶忙向李素请教更重要的问题。

    他把话题歪楼到了未来讨张鲁的安排上:

    “贤弟,既然最终陛下有可能让我查明张鲁罪行后、去讨伐他。那定然是要我用幽州兵的吧?朝廷总不可能另外派军给我。我这幽州兵,未来有多少能带去汉中?

    于途又该如何调度?这几个月该如何处置养兵、跟新任辽东都尉徐荣又该如何交接兵马?交接多少兵马?这些我初来乍到完全不知情。”

    李素轻摇折扇:“兄尽管放心,我这几日在京师,也不是吃白饭的,每日都在为兄殚精竭虑筹谋。咱先从兵马交割说起,兄要讨张鲁,带本部兵马朝廷定然是答应的。

    因为朝廷之前给兄的养兵定员编制,不过区区五千人而已,多出来的都是兄在辽东自筹粮草、或是靠糜竺转卖战利品以战养战所得,这些富余的兵马朝廷怎么可能收回呢?到时候,给徐荣交割五千兵马,哪怕是新兵,朝廷账面上就说得过去了。”

    刘备一想也对,果然是这个道理。

    他的兵有很大一部分是吃他以战养战的军饷的编外人员,钱都不是朝廷出朝廷凭什么拿回去!

    也正因为如此,之前刘备才必须连年作战,辽东打完了就来抢青州黄巾就食、因粮于敌。否则没有缴获白白养闲人,他的财政会很快资金链断裂。

    如果按巅峰期养三万人算,一年就是三亿钱呐!吃青州人三个月粮食,就能节约自己五千万钱的购粮款!(部队开支不光是吃饭和发零花钱,还有别的,军饷军粮差不多占三分之二)

    “既如此,倒是无妨了,从青州兵战俘中选出五千人,略微操练纪律,交割给徐荣。为兄之前都按贤弟指点,精锐亲军都选年少勇武之兵。而把青州军战俘中年过二十五岁的都留作预备。

    这些人体格也不算差,就是年纪大些,稍稍强化军纪还是可以一战的。徐荣定然不会觉得我们是在用老弱搪塞。”

    这些预备兵源放到别的军阀眼中都还是不错的,只是刘备和李素做好了未来要常年军阀混战的思想准备,为了部队的持续作战能力,才确保兵源年轻化。

    这样一算,刘备至少可以从幽州军抽调两万人去汉中,如果把青州兵多收编一点,凑三万也是可能的——本来么,如果把辽东作为长期根据地,倒是没那么急“搜刮”,但既然将来辽东只是先放置自闭,留在这儿的种田成果一时也没法变现金流,等于是“沉淀性资产”,那还不如这次多带走点呢。

    另外马匹方面,刘备如今把骑兵草草扩充到了一万人左右,其中汉人精骑与乌桓突骑各五千人,其中一半是常年马背作战的,还有一半刚刚训练不到半年。

    而战马则是非常富裕,这一万骑兵平时就能配两万马,可以一人双马换着骑,谁让幽州别的不多就是马多呢。灭了张举张纯,还屠了好几个鲜卑、乌桓部族,每一部灭下来净赚五千匹以上战马都是轻松的。

    现在既然要做好转移根据地的打算,那么再刮一刮,弄三万匹马,确保行军赶路时三万士兵人手一马,还是做得到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