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有点儿意思

    第二十六章 有点儿意思 (第3/3页)

到灵芝山(今文昌桥头)吃草;天气热了,就到院家湖里打浆。正觉寺就是建筑在这只犀牛身上,而寺内的大雄宝殿则坐落在犀牛的头上,故又有犀牛山正觉寺之说。

    初建寺院虽不大,但开元寺为马祖道一禅师江西弘法的第一道场,因道风严谨,禅法宏深,十方学者慕名而来,络绎不绝,涌现出一批禅门巨匠。经历代修建扩充,至宋代已规模宏大。

    毕竟是马祖的道场,如那疏山寺一般限定香火钱的招牌是绝对不会有的,几人也不会主动去生事。游玩嘛,就要有放松的心态,当然,有充足的旅资就更好了。

    游正觉寺,有两处是必定要去的,一是“箨(tuò)龙轩”,二是“蛤蟆将军殿”。

    那箨(tuò)龙轩为一高楼,楼内墙壁上绘有一条形态逼真的龙。最奇特的是那龙鳞不与别处相同,竟似一片片竹笋的外皮,箨龙之名大概由此而来。

    凡是前来正觉寺游览的文人墨客,都要登临此轩,寻章摘句以显风采。曾晔便要方仲永吟诗一首助兴,方仲永也就放开了当起文抄公来:“风玉萧萧数亩楸,箨龙名为道人留。不须乞米供高士,但与开轩作胜游。此地七贤谁笑傲,何时六逸自赓酬。侵寻衰境心无著,尚有家风似子猷。”

    曾巩皱起了眉头:“词句甚好,然结尾颓废之意尽显,不合我等今日情形。仲永再来一首如何?”——此诗为王安石晚年归乡时所作,哪里会有蓬勃之气?

    方仲永哈哈一笑:“那就再来一首。

    琅玕尽灵种,玉立近东池。已与风云会,终含冰雹姿。气酣犹赑屃,鳞动觉之而。雨暗思雷泽,天清入葛陂。凤毛当户见,蛇影到杯疑。神物烦呵护,应看变化时。”

    “好!好一句‘应看变化时’!方施主如今正处于变化之时否?”圆通禅师飘飘然而来。

    圆通宣了声佛号道:“见过三位施主。几月未见,方施主更显俊朗,可喜可贺!只可怜贫僧被方施主言语所激,奔波数月,总算是不辱使命。今特来向方施主致谢。”方仲永忙道:“是小生鲁莽了,劳动禅师辛苦。望禅师不要怪罪才是。”

    圆通道:“不辛苦!贫僧往来数月,更能体会我佛慈悲之心,于禅理领悟更为透彻。比那整日打坐念佛,敲烂万千木鱼更有进益。因此,才要感谢施主。但,贫僧亦有一言相送,未知可否?”

    三人齐道:“愿听禅师教诲!”

    “哪里有什么教诲?只是些粗漏之语,信口胡言罢了。似贫僧这等方外之人,讲究的是入世修心,得证圆满。三位皆青年俊彦,自当在尘世中打拼,挣个封妻荫子,博个世代公侯。这寺庙,只可为烦闷之时消遣、闲暇之时娱乐,其实非久留之地。有那贪图尘世钱权之辈,唯恐知他者少,唯恐信他者少,最喜引诱那高官显宦、文人雅士参禅悟道,以显他佛法精深。其实,各守其心、各安其道也就是修行了,哪里需要穿上那件僧袍?望三位谨记。”

    三人凛然称是。

    圆通可能觉得话题过于严肃了,转言道:“当然了,几位若有闲暇时,与贫僧讲一讲那凡尘趣事,贫僧还是很欢迎的。便是去拜那蛤蟆将军求个多子多福,贫僧也是不会阻拦的。本寺可是没有一贯钱的说法。”

    这事儿已经传得这么开了吗?几人面面相觑。

    曾晔辩白道:“不是我等故意冲撞,实在是那疏山寺的秃……和尚太可恶。”

    圆通笑道:“无妨!本寺乃马祖道一道场,谨守百丈淮海禅师清规,‘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与那富贵和尚不同。所得香火供奉皆用于修缮庙宇、赈济孤贫,委实不怕几位施主冲撞一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