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草台班子县学

    第八章 草台班子县学 (第2/3页)

仲永》就离问世不远了啊?

    果然,历史大势浩浩荡荡,无可更改。

    只听那吴仁礼道:“谁教得好,不能靠嘴说。明日,我那外甥来探望于我。你就带着你的神童弟子到我家去,让他们当面辩论一番。当然,你要是怕丢人,不去也是可以的嘛!”刘先生受不得激,慨然答应。可恨那吴仁礼目的达到,也不吃饭了,哈哈大笑,自扬长而去也。

    方仲永目瞪口呆的看着不靠谱的两个人,就这样不靠谱地决定了自己的命运。您好歹问问当事人的意见,再做决定好不好?

    刘先生看方仲永面有难色,不禁有些恼怒:“你可是惧怕那王安石?”

    怕啊,谁能不怕?

    可方仲永也害怕入门不到半天就被逐出门墙,只得说:“也不是怕。只是那王、吴两家皆几世为官,小子难免有些忐忑。”

    刘先生哈哈一笑:“你却是轻看那吴子鱼了(吴仁礼字子鱼)。他当年中举之后,外放过一任县令的。只因得罪了当地豪强,受人排挤才愤然辞官。他虽无甚才学,心胸还是有的,又岂是那仗势欺人之辈?我与他多年至交,必不会为难与你。”

    方仲永心说:吴仁礼不会为难与我,他那个外甥可是大大滴为难了我的,为难了一千多年啊!

    当下不再多言,有些郁闷地吃了陪刘先生夫妇和方父吃了饭,连爱吃的红烧肉都都只吃了半碗。刘先生只以为仲永畏惧对方的家世,也不以为意。

    饭后,方父告辞而去,刘先生领方仲永去了县学。寻了个助教登记一下,无外乎籍贯、姓名、体征等,回头到县令处报备一下,入学流程就算完成了。

    说是县学,其实也只是个半官半民的书院。等到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也就是范仲淹写《岳阳楼记》那一年,才会有官办的县学。也是江西历来重视科考,才能在这不太富饶的金溪县建起一所县学来。金溪知县延请刘明轩先生任教授,其实也并没有官方身份,所谓临时工是也。

    县学中原本有五六十名学子。如今将近年关,稍远些的已请了假回家去了,留下的十余名学子都是临近且又愿意苦学之辈,一时显得县学无比的冷清。

    刘先生对此也是颇为无奈。他只能挖掘闪光点,对方仲永说:“这些学子都是家境不太好的,平日里学习也是极为刻苦。你应效仿之。”方仲永低头受教。

    刘先生继续领着方仲永在县学参观。其实也无甚可观,两排平房,一为教室,一为贫困学生的宿舍,再就是两间教师办公的地方了,一股子偏远乡村小学的味道。刘先生问:“本校可为贫困学子提供宿舍,但不包括饮食。料想你也不愿意住在宿舍。为师家中还有间空房,收拾出来倒也清净,你可住下。一来有你师娘照料,二来我也便于时时考教于你,必不教你弱于那王家神童。”

    彼时大多沿用唐朝的旧制,干谒、推荐等选才方法仍有一定的市场,并不完全依靠科举。即便是走科举的路线,也不用像明清一样必须一级一级地通关打怪。最热门的常科的考生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生徒,一个是乡贡。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出身,而送往尚书省受试者叫生徒;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中举后再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