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 “远志”,不“当归” 262 “先主”
261 “远志”,不“当归” 262 “先主” (第2/3页)
姜维再没与母亲相见。
262 “先主”的母亲
接着,是《“先主”的母亲》。
…… ……
史籍里通常称刘备为“先主”。
关于刘备的母亲,史籍里介绍的很少,少的只有两行字,“先主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
刘备名义上是汉室宗亲,但是当时的生活条件很糟糕,父亲过世很早,家里很贫穷,只能靠卖草鞋草席维持生计。
本来人穷志短,刘母想想,卖草鞋草席虽然发不了财,但也算是一门手艺,就让刘备子承母业,安安心心在集市上做这个小生意,再娶一个老婆,生一堆儿子,自己做为长辈的使命也就算完成了。
大概一般人会是这样想的。然而,刘母却不是一般的人,她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在万般艰难,甚至吃饭都有困难的情况下,在刘备十五岁的时候,“母使行学”,而且不是随便扔到一个学校里,让刘备自生自灭,反而,她给刘备找了一个一流的教师,卢植。
因此,我们有理由推定,刘母不是一个普通的乡下女子,普通的乡下女子,能有这样的长远眼光?
…… ……
卢植是何许人?卢植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也!
他是东汉末年的风云人物,他的老师是东汉大儒马融,他和大儒郑玄是同门师兄弟,想拜到卢植门下的人,必然如过江之鲫。
可见,刘母为了刘备能拜入卢植门下,一定是煞费苦心;有人说,不一定是刘备母亲的意思,应该是刘备叔父刘子敬,或者是同宗刘元起的功劳。
但我们必须要面对现实,“母使行学”,很清楚了,是刘母要求刘备,去好好读书。而刘元起只是仗义资助刘备的伙食学费。
而且,进一步分析,刘元起他老婆还很不高兴,刘元起就拿话敷衍她,说刘备这个小孩不得了,不是普通的小孩子,将来一定会干成大事情的。
大家以为,和一个普通妇人画饼充讥,说冠冕堂皇的话,能说服她吗?不能。但是,刘元起的老婆好像也没继续枕边风,或强行要元起停止资助,这其中,刘母一定给予了刘元起家一些补偿,比如帮她家打水煮饭什么的。
大家不要以为这是个笑话,即使到了现在,在一个家族里,家境差的,也常常给家境好的打工。
我们知道,十五岁时,正是青春期,是叛逆的时期,如果不好好管教,很可能让小孩子的前途受到很大影响。
我们可以假设,像刘备这样性格比较外向,脾气又比较暴烈的人,如果这一阶段的教育没有跟上,很可能就会成为古惑仔。
因为,“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
上面的话,也不能完全说是贬义,用现在的话来说,只能说明刘备是一个比较有品味的人,就是比较有小资情调的人。
有品味,比较有小资情调都没有问题,问题是刘备家里贫穷,如果没有好的引导,刘备为了追求品味,追求小资情调,就要想方设法去弄钱,那就很可能走上歪路。
但我们看见刘备没有,这就不能不说明,一个好的母亲,一个好的老师的良好示范作用。
刘备整体性格的练成,我以为,应该是在卢植处求学的那一段时间。
有人说,公孙瓒不也是在卢植处求学,看看公孙瓒最后是什么样的人。
这里,必须说,公孙瓒前期的名声也是非常好的。除了刘备天赋的性格,坚定的信念外,公孙瓒输在了成功的太快,对比刘备和公孙瓒的成长史,我们可以看见,刘备是非常的曲折,而公孙瓒则是一帆风顺。
物极必反,成功的太快是错吗?从某个角度看,是有危险的,如果当事人自己没有意识到,那这种危险一旦被放大,就终将无可救药。
刘备十五岁的时候,刘母完全可以将他留在身旁,帮助自己卖草鞋草席以维持生活。
然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