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和三国时历任官职爵位人员

最新网址:m.yuedsk.com
    汉末和三国时历任官职爵位人员 (第1/3页)

    首先说明一点,这篇只包含汉末的官职。时间为一八四年到二二零年。三国的放在后面的篇章再介绍。其次,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文中应该有不少遗漏,欢迎看过的各位朋友进行补充。

    东汉、魏国、蜀汉、吴国之间官制各不相同,不能一概套用,而且我打算在每个官职后都补上任职的人和年份,为了避免混淆,就分为四个大篇。

    每个大篇又分三个大部分:文官、武官以及爵位。文官、武官之下又分京官和地方官。汉朝和三国文武之分并不是非常明确,我分文武只是为了阅读的便利,如有混淆的地方,会在文章里面加以注明。

    两汉时以官秩划分官员的等级。官秩为按照职位高低而发放的俸禄,从一万石到一百石不等;同样的石数还有中、真、比之分,中为满的意思,中两千石即实发两千石。中两千石的月俸是米七十二斛和钱九千,真两千石是米三十六斛和钱六千五,比两千石是米三十四斛和钱五千(引自《后汉书·百官志五》)。一般史书中石数之前未注明“中”和“比”,则为“真”,譬如刺史秩六百石,即刺史官秩为真六百石。

    两汉时并无官品一说,官品即正一品、从一品、正二品之类。至于三国时有无官品,我并不是十分确定,有些古书上的确提及了魏国有类似官品一说(此说最早见于《通典·魏官品》,《通典》是唐朝人所著),但正史《三国志》、《后汉书》、《晋书》之中都没有明确的记载,因此三国部分也不分官品。

    文官篇

    京官:在京中任职的官员,类似现在的中央官,区别于地方官。我依次介绍太傅、太师、丞相、三公、九卿、宦官及其他官职。

    一.三公之上的存在

    太傅:

    《后汉书·百官志一》:“太傅,上公一人。本注曰:掌以善导,无常职。”荀绰晋百官表注曰:“汉太傅置掾属十人,御属一人,令史十二人。”

    上公即位在三公以上的公,西汉时太师、太傅、太保合为上公。掾属是掾吏和属吏的总称(《汉书音义》曰:“正曰掾,副曰属。”掾吏为正,属吏是副官,类似现在的正副局长。),是由主官自行选用的官吏;御属是由朝廷指派给主官的下属官吏,主管府中的文书;令史在掾属之下,是低级的办事官吏。

    东汉仅有太傅,而且不常置,只有新帝继位的时候,才设置太傅一职,太傅死去后,则不再选用人继任。《后汉书·百官志一》:“世祖(汉光武帝)以卓茂为太傅,薨,因省。其后每帝初即位,辄置太傅录尚书事,薨,辄省。”

    太傅负责教导天子,并没有特定的职务,通常都授予朝中威望极高的老臣。按汉光武帝时惯例,所有太傅都录尚书事。但实际上,东汉末年的太傅并没有实权。

    公元一八九年四月,汉少帝刘辩继位后,以后将军袁隗为太傅。袁隗是袁绍和袁术的叔父。一九零年三月初五,袁隗受袁绍、袁术牵连,被董卓所杀。

    一九零年四月,献帝刘协以大司马、幽州牧刘虞为太傅,但由于道路堵塞,诏令并未传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yued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