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八

    九十八 (第2/3页)

会将他灭口。

    杨镐想来想去,越发觉得如果自己是岳翔,肯定也选择不合作。只有这样,自己可能才有活路可走。

    看起来他已经看透了左右都是死,但是如果自己能够保证他的一条生路呢?也许会改变他的态度,这样的人才不能为我所用实在是太可惜了。但是他如果日后得了势,究竟对于辽东、对于朝廷来说是福是祸?杨镐有些舀不准。

    最多再在辽东培养出来一个李成梁吧,此人和当年的李成梁性格确实类似,此战之后若是获胜,自己还不怕紫袍金带位极人臣?入阁拜相也不是不可能,大明朝的历代阁臣们,哪一个没有带兵的疆吏边臣在外面站脚助威内外呼应……

    杨镐想着想着,嘴角竟不由的溢出了一丝微笑。但是猛然觉得自己想的有些远了,摇了摇头,又把思绪拉了回来。

    怎样获取这岳翔的信任呢?采取威压手段已被证明是不行的了。或者怀柔、或者恩威并施?他相信人都有弱点,只要抓住弱点就能逼他就范,但是他到现在还找不到岳翔的弱点在哪里。

    他回想着他们的对话,想到了岳翔问他平叛方略的事情。

    杨镐还是头一次听到有人问他辽东平叛的方略,抚顺兵败后他临危受命被兵部点名推举为辽东经略,匆匆忙忙的出关指挥对女真的军事部署,但是说实话具体的方略他还心里没数。

    只因各路兵马还未集结,具体能调来多少兵马火炮他自己也没底,朝廷的效率那麽底,说是调动十万大军,真正能打仗的占多少这可说不好。所以只有军队集结完毕看明白了具体情况后才能谈得上方略,那些朝廷大佬们也大多不知兵,只盼着他快点出关应敌,临走的时候倒是谁都没注意到这关键性的问题。

    好笑的是从一个比他的官阶低不知道多少级的小小把总口中问出。杨镐觉得真的有种说不出来的讽刺感。堂堂的朝廷大员们,临急之时倒不如一个芝麻官来的有见识。

    朝野之中皆以为本朝兵马天下无敌威临四方。万历三大征全都获得胜利,可见具是精兵良将,区区建州叛匪,动起真格的来转眼间就让他灰飞烟灭。但是杨镐可是真正上过战场的人,知道那官样文章下面的真实情况。

    当年打倭寇,打杨应龙,打勃拜,那都是张居正时代练兵留下来的老底子,李成梁、李如松等名将都还活着。而且明朝兵马号称一百八十万,实际的人数不到三分之一,其中能打的精兵不到十分之一,其余的基本全都是无用之辈。

    比如他亲身参与的朝鲜之役,当时的朝鲜驻军乃是兵部从全国各地精挑细选出来的能战的部队,这省调五千,那府调三千,生生拼凑出来的几万杂牌军团。想想看也是悲哀,诺大的明朝就只能凑出来这麽几万人跑到国外去撑门面。

    这还是十几年前,还有精兵可调,现在过了这麽久,都不知道这批人还在不在了。

    而朝廷大员们还是只死抱着以前的印象不放,自认为天朝上国的天兵天将都是勇猛无敌。杨镐表面镇定,其实心里实在没底,所以对于方略这种事情也不敢多说什麽。早先岳翔对此的疑问他只是端着架子给挡了回去,现在想想,此人小小官职,一般的小官那能想到这方面。能问出这番话来显然不是随口问问,难道说他对此还有什麽意见不成?

    想了一会,他轻唤了一声,门外进来两名带刀护卫,躬身施礼。

    “大人有何吩咐?”

    “将邹军门请来。”杨镐放下茶碗,将地图收好。这图虽然年代久远,许多新城位置没有标明,但是好歹也是一幅地图,重要的镇城路城卫城所城都在上面。以后的筹划说不定都要在这付图上进行。

    过了大约二十分钟,屋外面响起了哗啦哗啦的铠甲声。接着门外通报邹储贤求见。

    邹储贤这些天吃喝拉撒全都在城头上,他是不知道这杨镐究竟什麽时候离开。反正他一天不走自己就得在这城头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