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过秦论”

    第八十一章 “过秦论” (第2/3页)

难以理解的是,秦国的贫困,并不是一时,而是已经有了百年,但是生活在这片土地的秦人,却不思进取,固步自封,仿佛习惯了贫穷和困苦;

    同样秦国的官府,满堂的公卿,对于秦国的贫穷,也是熟视无睹,而且还连连对外战争,不思积聚民力,发展国力,对于秦国周围的各国变法强国,不管不问。

    民众如此,秦国国府如此,秦国怎么能不慢慢衰弱?要知道秦国东边的强国-晋国虽然已经灭亡,但是在三晋的土地上,却诞生了一个更加强大的魏国,秦国不灭,简直是天理难容?

    但是让人奇怪的是,就是这样的秦国,却在与魏国的战争中一次又一次的大胜,最近更是在河西斩杀了魏军接近十万之众,差点夺回了河西之地,这让卫鞅对于这片土地上的国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常言道,一个事物到了它该灭亡的时候,却能迟迟没有灭亡,便说明在这世道之上,还有它存在的道理,而究其根本而言,无非是占有优越地势,百姓淳朴,官吏称职,国府贤明罢了。

    也就是人们所常说的,固塞险,形埶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可谓形胜也;百姓朴实,民风醇厚,声乐不流污,衣饰不挑,甚畏有司而顺,可谓古之民也;

    都邑官府,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可谓古之吏也。国中士大夫,出于其门,入于公门;出于公门,归于其家,无有私事也;

    不比周,不朋党,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可谓古之士大夫也。朝廷朝闲,听决百事不留,恬然如无治者,可谓古之朝也。所谓佚而治,约而详,不烦而功,治之至也。

    可是秦国自从失去少梁,桃林石塞等地,可谓东境国门打开,无险可守,只能将防线收缩于重泉,郑县一带,也因此失去了河西之地,谈不上拥有地势之利;

    而国中百姓贫苦,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国府碌碌为为,置民于不顾之地,也谈不上民风淳朴,国府开明呀。

    卫鞅于是带着一肚子的疑问,便随着秦国官道向陈仓而行,越是往西,卫鞅越是心惊胆战。

    在栎阳附近,似乎还能见到像样的村庄,虽然贫困交加,但是至少还有人烟,一旦越过郿县过后,满眼所见,几乎是杂草丛生,野兽横行,官道匿迹,几无人烟,以至于卫鞅不得不跟随野兽的足迹,慢慢向西而行。

    而进入陈仓境内以后,卫鞅也被眼前所见大吃一惊,虽然四周依然是乱草横生,但是至少四周还有看见人活动的踪迹,还没走多远,卫鞅便遇到几个背负着弓箭,提着些许野兔的的猎夫。

    还没等卫鞅走近开口问路,便见那几个猎夫远远戒备,对着卫鞅大喊,询问他是什么人?可有官府的凭证?

    本来在荒野跟随野兽足迹迷路的卫鞅,正为遇到几个山上的猎夫而感到高兴的时候,那知对方居然一副准备拿起背上的弓箭,结果卫鞅的架势,吓得卫鞅只得连声解释,言自己毫无恶意云云。

    也许是卫鞅的口音不像是秦国人,那远远听见卫鞅高呼的几个人,这才放下戒备的姿态,慢慢走过来高声道:“不是我老秦人?”。

    卫鞅一听,明白对方此时没有恶意,这才心中一缓,但又不管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