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多事”之村

    第8章 “多事”之村 (第2/3页)

族人百十户。除此之外,还有王、陈等外来姓氏。

    当然,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和村民外出务工的逐渐增多,如今的中国农村已经远非传统意义上的乡绅社会、宗族社会,大姓不再是乡村自治架构的主导者,一些具有开拓精神和经营头脑的乡村能人逐渐崭露头角,成为村里的带头人。骆河村也是如此。

    说起骆河村的乡村能人,37岁的许昌林算得上是一号人物。许昌林的家族是骆河村第二大姓。虽然是个大家族,他自己却出生在一个标准的小家庭。父亲兄弟五个,唯独他自己生了个独苗。

    更不幸的是,父亲早年因为打工患了肺病,早早地离开人世,抛下他们母子二人。不仅如此,为了给父亲看病,家里辛苦积攒的十几万块钱花完不说,还欠了一屁股债。

    自幼家境贫寒,许昌林选择了多数同龄人的道路,初中毕业就出来混社会。正所谓社会是最好的大学,许昌林逐渐适应了生存法则,混得如鱼得水:10年前,一条在建高速公路穿过骆河村,公路路基、桥墩的石料土方都需要供应商。许昌林抓住这个机会,从亲戚邻居那里借来十万块钱,愣是包下了这个项目,赚得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从项目里尝到甜头的许昌林一发不可收拾,又到处承包各种工地项目,还在乡镇里开了一家饭店,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成功人士。

    商而优则仕,许昌林生意做得风风火火,也想在村里大展拳脚。在两年前的村委会换届选举中,许昌林与骆景晨同台竞选,村民们原以为骆景晨家族势力大、在村里有威望,当选是毋庸置疑的,没想到许昌林却像一匹黑马杀出重围,最终成功当选。

    与许昌林的草根起家相比,骆景晨更像是骆河村里信仰般的存在。

    上世纪80年代初,骆景晨成为全村第一个高中生——知识渊博,又写得一手好字。那时候,村里谁家有个红白喜事、讣告喜帖,都要找他代写;有了什么难断的家务事,也会找他解决。加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