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都结束了

    第649章 都结束了 (第2/3页)

人都是会变的,从当初的义气到后来的猜忌,先帝的缺点逐渐出现,不仅暗中收回了升龙诏书,还因为一名女子便将整个晋国当做了发泄的工具,先帝其实根本不在乎输赢,哪怕是整个晋国没了,他也不在乎。

    好在的是,那女子还算贤德,临终之前对顾凛留了话。

    所以顾凛才会如此争气。

    可是顾凛生病了。

    他不近人情,除了记得先皇后的遗言,记得自己的兄弟,其他时候,他就像是一个为战争而生的木偶,除了算计便是算计,不带任何感情的算计。顾凛从来没有看过,在他的算计中,无辜的百姓遭受过多少苦难,在顾凛的眼里,只要能达成目的,他便不在乎牺牲多少人。

    杜仲回忆着自己的这一生。

    当日从魏国离开之时,他便注定不会再有自己的子嗣,现在他砍倒军旗,也是因为北阳的魏国注定是昙花一现。

    但是,这一切却会被人载入史册。

    来日后人评论魏国,不是结束在魏宪帝那个昏君,朝堂腐败中,还有过三年的魏明帝。

    魏国在他手中,断的不是屈辱,而是因为不忍心伤害这些百姓一分一毫。

    军旗重重倒下,四周都像是停滞了一般。

    很快,顾浔就直接上前擒住了杜仲。

    魏军听从如山令的号令,可是能够号令如山令的魏国皇室后人选择了头像,失去了信仰的他们瞬间溃败,被人控制。

    周涛更是对杜仲大骂不堪,直骂杜仲乃是懦夫。

    杜仲只是笑了笑。

    他们效忠的不是他,他们只是塑造了一个虚假的忠诚,利用如山令,找寻自己开战的理由,假装自己是个忠臣,他们沉浸在自己的魏国世界里。

    殊不知,这北阳才是最后魏国应该存在的。

    “为什么?”顾浔看着身前的杜仲,十分不解。

    杜仲笑了笑,“如今我可以说出真相,不过二殿下可否答应我一个要求。”

    顾浔带走了杜仲,两万魏军在晋军的面前,不过是以卵击石,但是北阳城的百姓却都忘不了杜仲主动砍断了军旗的那一幕。

    顾浔回到墨城已是一个月后。

    两万魏军,有执意要复国的,也有想活的。

    但是为首的几个却都是被斩杀,从杜仲口中,顾浔也知道了答案。

    如山令的部署始终忠于魏桓帝,从杜仲拿到如山令之后,他们便时刻要求杜仲找机会复国。

    既是杜仲有自己的打算,也无法向他们说,但若是不拿如山令,杜仲便得不到这批势力的支持。

    后来的一切就好比官府要在盗匪中安插细作,首先就要把自己变成盗匪一样。

    杜仲把自己变成了盗匪。

    不仅如此,他还明白,朝中的那些贪官污吏,不会因为他的不出现就不贪,也不会因为他的劝说就放弃,他们都是一群骨子里注定会坏的人,但若是他们不贪,那银子会如何?

    会被先帝用以制造兵甲,购买军粮,然后开战。

    与其看着事态一步一步的严重下去,杜仲不如自己做了那个头领的人。

    要贪,贪在自己眼下。

    有多少银子,也都归自己。

    寿康的银子没拿出来,他也不着急,那些都不是什么干净的银子,哪怕是现在得到了,也会被周涛他们用于收买人手。

    听完了杜仲的解释,顾浔内心无比震撼。

    至于顾凛和先帝的死,那还真的和杜仲有关系。

    为了安抚如山令下的部署,他不得不做出一系列的计划,在计划中表明他是有预谋的蚕食晋国,倒晋复魏。

    只是周涛等人没有听从他的吩咐,擅自做主。

    而先帝更是没有听杜仲的劝阻。

    至于张吉拿走的那些银子,便是交给周涛等人的。

    阴差阳错下,顾浔登上了皇位,可是一开始,杜仲便觉得,自先后死后,整个皇宫只有顾浔这个孩子算个人吧。

    可是顾浔经历的太少,而且顾浔的性子也是,若无目标,便无动力。

    自己一手建立的晋国,杜仲怎么舍得让晋国就此败落,他要给晋国寻一个明君,顾浔做的固然不是最好,可是至少像那么回事儿。

    最后杜仲的要求是,顾浔必须杀他。

    但是给出的理由便是,他不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