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争先4

    第三百一十七章 争先4 (第2/3页)

奔行潍州,策应纪献诚,呈东西夹击之势。

    于志龙决心一下,立即书就一封,他吹干纸墨,再细细审视一遍内容无误后,亲自收入封皮,交由随军书办印上火漆,立即快马送往临朐。

    这次临朐与军使同来的,还有谢林的一封书信。

    于志龙展开一看,却是谢林认为靖安军已经占有数县,辖民数十万,于志龙再用飞将军的称号已经不合时宜,毕竟自赵石以下,纪献诚、万金海、夏侯恩等诸将众多,若其再得军功后,职衔上难有晋升之名号,长此下去恐失诸将进取之心,故拜请于志龙立元帅称号!

    立帅,不称王!

    于志龙心中大动,再往下看,谢林指出此时靖安军力有未逮,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张士诚前例鲜活犹在,于志龙实不宜再犯。

    此时谢林特地来书劝进,怕是有自己的小心思。

    于志龙放下信,微微思索。自古劝进者,一旦成功,自然有从龙之功。高官厚禄,绵绵福荫家室数代,自不消说。谢林既然一心归附于己,自然希望于志龙平步青云,自己也水涨船高,不过他还是隐晦的劝谏于志龙不过忘了张士诚的前例。

    要说这届元廷的度量也是相当大。张士诚者,如此大的声势造反,元廷绞杀不得,也就没有了彻底剿灭他的心思,只要你肯归顺,就可暂时给你个名号。张士诚居然可保留一个听调不听宣的实惠。

    但是你一旦称王称霸,也就是向世人宣告与元廷的誓不两立的招牌,即便是再昏聩的朝廷也不会容忍!张士诚不能见好就收,自然找来脱脱的倾国之兵的灭顶。

    于志龙自解困临朐后,几路兵马齐出,如今已得东、南数县。若无意外,胶州、般阳路等元廷辖地数月内也极有可能占据。届时靖安军广有土地纵横数百里,民众百万,一旦割据成功,必有称雄之势,早一步劝进,就早一步收益。

    久居官场而不倒的,不是变态,就是人精。

    能够在风云际会时还有此清醒认识,更是难得!

    信的末尾,谢林道:临朐等地苦于盐少,靖安军得了日照,最好继续维持盐场运作,完全军控,以便抽取军资。包括炼铁、制器、采矿等,都应立即仿作前朝,迅速筹建专属衙门特管。

    于志龙击节赞叹,乘兴拿起案上的一支狼毫,草拟了一封军令,擢赵石、纪献诚为指挥使,万金海、夏侯恩为副指挥使。

    正要发出,又觉得还不到最佳时刻,且待这边战事鼎定后再说。

    不过临朐战事要紧,于志龙还是另行书信一封,令军使回复纪献诚,叮嘱其行大事者,切切小心!

    军使刚刚出门,驻港的手下回报,港口外突然出现几艘大舰,逡巡不去,看型制非普通民商海船。因不知对方来意,手下赶紧令所部封锁码头。

    “备马,去港口!”于志龙心中一惊,立刻穿甲吩咐。屋外劳景大声应诺,令亲卫们准备随行。

    此时东海之滨,海浪涛涛。连绵的巨浪自天际层层涌来,恶狠狠的拍打在岸边嶙峋的礁石上,飞溅出无数白花花的泡沫。雪白的泡沫飞溅,退落至汹涌的海面,在下一轮的浪头中再次聚团而来。

    冰凉的海风自广袤天际瑟瑟而来,于志龙即使在精铁甲胄外罩了一层羊绒大氅,仍然感觉到一股冰凉的的寒意。

    一个雄健的旗手双手紧握小臂粗的光滑旗杆,他身体前倾,抵御迎面的海风,紧紧跟随在于志龙身后。

    快马来到海边,于志龙仰头深深吸了几口气。浓郁的海腥味沁入心脾,令他神清气爽。此世他还是初次感觉到大海的气味和风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