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七十六章 未雨绸缪争先机
最新网址:m.yuedsk.com
正文 第一百七十六章 未雨绸缪争先机 (第1/3页)谢林道:“启禀将军得知,这些时日城外陆续投附的民众已经聚集了不下两万人,而临朐毕竟城小,早晚还供奉大军用度,每日糜耗甚多,照此下去不出四个月就将钱粮耗尽,属下恳请将军早做准备。”
于志龙、方学、吴四德等听了后都不禁皱眉。当初得城后,众将立时分了县库财物和粮食,要不是于志龙想到必须给县衙留下些日常用度,专门奏请了刘正风同意,只怕这些日子的县治运作早已瘫痪。
毕竟那些差役也要养家糊口,地方小吏虽然不多,但是他们熟悉地方,在上行下达上必不可少。这些人的作用无法由他人替代,所以于志龙入城后尽量不做大的人事变动,人员几乎全部留用,甚至为了稳其心,还专门增发了一倍的月俸。而且现在投附的民众日益增多,远超预计,如今僧多粥少,长久以往总会坐吃山空。
方学专管靖安军辎重调拨,对每日各项用度自然熟悉,接着道:“我部人马现共四千余人,骑队原有三百余人,现已扩充至五百人,军内骡马也大大增加,每日仅草料、豆饼的消耗就是一个大项,再加上战后赏赐将士,即便我部尽量节省,也架不住长期使用。若无外粮,来年开春时,必闹粮荒!”
时至正四年,黄河涨溢,决堤于白茅堤、金堤。曹、濮、济皆被灾,民众苦不堪言。七月益都濒海盐徒郭火你赤聚众,声势之盛,一时无两。到了八月,山东全境又霖雨绵绵,以致民饥相食。赵石、于志龙所在乡郡亦有大批饥民流徙或饿毙。
“人相食。”
人相食!民之惨!
后世元史屡有所载,但凡能记录在史的,可见当时缺粮已到何种地步!
而在元帝妥欢帖睦尔禀政以来十几年内,史载仅腹里各处就有多起人饥相食的事。
想起饿肚子的滋味,在座的除了谢林,大家都深有体会,每年春荒时,全家老小外出他乡四处乞讨度日,各路、各县皆有。春荒严重时,成群结队,路上饥民络绎不绝。待得青纱帐起,人们能够陆续活着回乡的常常是不足半。回不来的多数是埋骨异乡了!若是遇上大灾之年,没有三四年时光,更是难以熬过去!
至于留下的贫民百姓,为了寻食,不得不到处挖野菜,吃树皮,饿得人们是两眼发绿,浑身浮肿,又不敢多活动,只能躺在家里奄奄一息。
为了填满肚皮,很多人甚至吃观音土。那东西吃了就很难拉出来,吃多了就涨得人肚子滚圆,人最后疼得在地上翻滚,呻吟,不少人胀死为止,难受的滋味无异于上刑!
于志龙、赵石、吴四德等家中都有人因饥饿而死之人,若非实在饥寒交迫,无路可走,他们也不会走上造反之路。
谢林见于志龙默然无语,接着道:“属下与方贤弟曾留心其他诸军的用度和库存,除刘启、秦占山两部外,其他各军的情况亦是堪忧,据探各军每日耗用多缺法度,管理松弛,只怕能有三个月就不错了!”
方学犹豫了一下,道:“眼下城内外投附的各色民众极多,我军辖区内的民众一般多已有暂时安身之地,凡军属、原先的民户等皆分了田亩和山林,只是顺天军其他各部的境况却是不一。”
“有何事不可明言?”于志龙见方学吞吞吐吐,奇道,“尽可道来。”
“其他几位将军倒也是出了些钱粮周济,安民,只是多专注兵事,对于民生不甚上心,这也就罢了,只是闻有人将城外许多良田划归自己名下,并招募佃户一事。虽然佃租少于鞑子大户,但是毕竟有违顺天王和飞将军的本意。”方学期期艾艾道。
于志龙皱眉,追问:“汝等可亲见?”
“不敢瞒将军,属下曾亲与那些佃户面谈,确有此事。”
于志龙转头看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yued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