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

最新网址:m.yuedsk.com
    起源 (第1/3页)

    生命的短暂、人世的无常,使人总是渴求在有限的、经验的存在背后寻找到无条件的、绝对的东西。这种对形而上学问题的求索,被康德恰切地喻为汹涌大海上的漂泊者对大陆的迫切追逐。然而残酷的是,追逐永无止境,人类永无宁日,因为大陆是肉眼不可见的。人们所以为的答案,一次次被证明不过是“远方时而出现的雾峰和很快将要消融的冰山”。

    康德哲学的核心内容,就是以理论理性的限度揭示出过往形而上学探索的虚妄,并从实践出发为形而上学重新奠基。康德哲学的历史贡献,就是为一个时代的人类精神开辟了一座可以暂起码在晚年,是一位天才的老学究,特别遵守时间。一位同时代的传记作者曾写道:康德每天都要拜访老朋友格瑞,“他下午动身去朋友家。到那时,格瑞正在躺椅上睡觉。康德坐到旁边,继续思考,慢慢地也就进入梦乡。过一会,银行家拉夫曼准时到来,他也和康德一样,坐在一边打盹。到了一定的时间,莫特白走进来,叫醒他们三位。一场热烈的交谈便开始了。七点正,聚会准时结束,朋友们各自回家。我就经常听到街上的居民说,不可能到七点了,康德教授还没有走过呐。”

    晚年时的康德,每天的日程安排非常呆板。他的一位朋友写道:“不管冬夏,康德每天早晨五点起床。仆人四点三刻准时来到床前叫醒他,直到主人起来后才离去。有时,康德睡意正浓,请求再让他休息片刻。但按照康德事先的命令,仆人从不让步。”起床后,康德便开始在书房里学习,然后去上课,机械而准时。下午和朋友们一起吃饭,用餐时间一般很长。晚上十点上床。一位同时代人这样写道:“经过多年的习惯,他能特别轻巧地钻进被窝。一般是要睡觉时,他先坐在床上,轻轻地躺下,将一个被角拉到肩膀上,再掖到背下,然后特别熟练地将另一个被角用同样的方法整好,接着再将身体的其他部分盖好。这样把自己像茧子一样裹好后,他便等待着睡意的来临。”

    如同日程的安排,康德的环境也必须布置得井井有条。剪子或小刀放错了方向或者稍微移动了一下,房间的某个椅子放错了位置,都会使他心烦意乱,坐立不安。1804年,康德在哥尼斯堡辞世,终年80岁。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好!”

    回顾康德的一生,人们会觉得,康德的生活是那种非常典型的德国知识分子的生活:呆板、准时、不合潮流,还经常有些乖僻。但在这并不显眼的一生中,康德却完成了人类哲学史上最伟大的贡献。在他发言之后,后人就不能继续像他那样在同一意义上进行哲学思辨了。他的学说代表了哲学史上的转折点。对此,谢林曾在他的悼文中写道:“不管那些打着注释家和追随者旗号的人怎样简化或误解他的学说,不管那些苛刻的对手们如何攻击他,康德的精神不会受到丝毫损害。它将以其完美的无与伦比的形式照亮哲学世界的未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yued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