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自己的故事

    第二十七章 自己的故事 (第3/3页)

 林明想起了2003年9月高三上半期在首都学编导的时候,教他戏文的老师王姝冉。

    这位老师可不简单,97年以全国第2的成绩考上军艺,毕业留校任教。到教林明的那一年,已经是上尉连长,虽然是文艺兵,但底子和能力都相当强悍。到16年的时候,成了时任军艺院长国母手下最年轻的一位系主任,前途无量。

    王姝冉教他戏文的时候才26岁,长得很美,有一张纯天然的尖下巴瓜子脸,再加上独特的教学方法,给林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说,写故事,其实就是个矫情的过程。人们从来都不关心你写出来的故事是否贴近生活,也从不关心它就是你生活里的事情。因为你的生活每一天都在过,过得平淡无奇,毫无亮点,所以你写出来的任何东西就像是流水账一样让人没有任何看下去的欲望。故事就应该有个故事的样子,流水账还不如去买个日记本每天写日记来得轻松一点。所以要想写出好的故事来,就得无限发挥想象空间,不停地矫情矫情再矫情,让你们的故事充满了曲折离奇,充满了想象力。

    这种想象力,并非是漫无边际的胡思乱想,而是应该有思想有灵魂的一篇文章。不管你是在写一些矫揉造作的文字,还是对现实和理想主义的批判和探索。都得将它的中心思想写出来,形成一个文章主题。

    也就是俗称的扣题。

    苏文琪,就很好地找到了这个点。《热心的人》里的林小明,是一个表面热心,内心其实非常自私虚伪的人。这就是典型阐明了一个主题思想,抓住了观众要的那个点。

    这样的故事写出来,就有教育意义。

    如果林明只是全靠上辈子积累的文笔,写出一篇花团锦簇,辞藻华丽的文章出来。这并不困难,但要写出又矫情,又有内涵和思想的东西出来,这就相当考验功夫。

    虽说是马上想下笔,但如果想通过海选,还是得拿出一点真实水平出来才行。

    一开始林明是想抄。

    当年在王姝冉的推荐下,林明看了很多矫情的散文。他个人比较喜欢和欣赏的一篇是张玮玮的那年夏天,上一世学他的文风看了很多次,照搬抄出来肯定问题不大。但林明考虑了一会,还是摇摇头放弃这个念头。

    人这一辈子,看似很长,其实很短。生而为人,你如果不能为国家做出一点贡献,那么好歹也应该为这世上留一点属于你自己的东西,留下一点你的痕迹,至少告诉这个世界,你曾经来过。

    照搬硬抄,似乎是一件很美好且不费劲的事情。特别是发生在重生者的身上,因为在这件东西还没出来之前,你就把它“抄”出来,那么它就变成了你的原创。

    可是。

    那又怎么样?

    不是你的,终究不是你的。

    抄来的东西,能骗过良苦大众。却骗不过自己的内心。

    终究只是自欺欺人罢了。

    林明不信。

    学了一辈子编导,走了近半辈子人生,就没有哪怕一丝属于自己的人生感悟。

    曾经写过无数篇令老师拍案叫绝的影评,花了5分钟想出来的短片剧本,被导演老师夸赞为今年最好的学生,却写不出来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事。

    这样的人,怎能心中虽有万言,笔下却无一字。

    林明的手悬在纸上,脑中,却忽然想起了老爸曾经看给他讲的一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