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小岛求生帝臣风后

    第一百七十章小岛求生帝臣风后 (第2/3页)

南淮阳画成八卦的故事,史书有多处记载,不管是神话故事还是坊间传说,共同之处在于,自伏羲、女蜗之后,人类从野蛮原始、茹毛饮血过渡到耕作放牧、有序劳作的古代文明。伏羲之后,中华民族虽经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但姓氏像血脉一样,牢牢维系着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据统计,中国历史上曾使用过的姓氏族有1万多个,现在常用的3000多个姓氏中,有 100 多个与伏羲有直接关系。

    在中华一万余个姓氏家族中,风姓几乎可以忽略,但作为姓氏家族的一员,仍有得姓祖庭存在,向国便是其郡望。据《史记》的记载,上古时的向国,在今天的山东省莒县西南部。

    2、伏羲的传说揭开中华文明本源之谜

    伏羲对人类的贡献有多少,没有人能说清楚,但每年的农历二月二,河南淮阳太昊陵都吹引着数以万计的海内外游客。

    《陈州府志》记载:太昊陵在春秋时已有陵,汉以前有祠,是中国十八大名陵之一,因伏羲氏位居三皇之首,其陵墓被誉为天下第一陵。它占地 875 亩,规模宏大,肃穆庄严,始建于春秋,增制于盛唐,完善于明清,在过去的三千年间,先后有 5 0多个帝王前来祭拜、凭吊。

    淮阳太昊陵以伏羲先天八卦数理兴建,是中国帝王陵庙中规模最大的宫殿式古建筑群,分外城、内城、紫禁城三道皇城,有三殿、两楼、两廊、两坊、一台、一坛、一亭、一祠、一堂、一园、七观、十六门。以正门为中轴线,分别排列着午朝门、道仪门、先天门、太极门、统天殿、显仁殿、太始门、八卦坛、太昊伏羲陵墓、蓍草园等建筑。

    三千多年来,炎黄子孙对这位人文始祖祭祀活动绵延不衰,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到三月初三,都有来自世界各地数百万民众涌向淮阳县,朝圣伏羲,农历每月初一、十五,均有盛大祭祀活动,其中“单日参拜人数最多的庙会”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太昊陵庙会已成为中国规模最大最古老的民间庙会,太昊陵人祖祭典也被选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随着对伏羲及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历史意义更为深远,已远远超出了中华姓氏文化的范畴。从历史学的角度看,随着“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完成和夏商周年表的正式公布,“三皇”文化的研究将日益突出,中华文明史的较为确切的年表将会从公元前2070年推向更早的年代。而上世纪50年代末在天水境内发现的大地湾文化遗址,与有关伏羲氏族的传说故事及史料记载有着种种吻合,成为最终揭开中华文明本源之谜的有利条件。

    3、另一个举足轻重人物——风后

    在风姓家族中,除了始祖伏羲外,还有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尽管没有像伏羲那样被世界华人供奉,其功绩同样彪炳青史,他便是黄帝的宰相——风后。

    关于风后,历史文献中有很多记载,中国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历史传说中的《八阵图》都有黄帝这位宰相有关,此外,风后死后,轩辕黄帝把他葬在黄河渡口处,地随人名,“风陵渡”一直沿有至今。

    风后被黄帝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