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面见胡林翼

    第126章 面见胡林翼 (第2/3页)

孝,但大哥有难,我们兄弟也不能在家里死等,时间越久,大哥越危险。”

    “既然你们一定要去,你们先去找李翰章他们帮忙,多带点人去,长毛土匪好几万呢。”曾麟书见曾国荃去意坚决,说。

    “知道了,爹!我这就去找六哥。”曾国荃很高兴。

    当时,曾国华还在训练团勇,他们在曾府门前一片较开阔的平地开辟了演武坪。

    演武坪上,除了平地上简陋的点将台,正中一杆旗子引人注目,一丈余高的旗杆,飘拂了一面黄长的条旗,上面用黑丝绣了一个斗大的“曾”字,代表曾字营。

    兄弟两个的团勇,大体仿照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率领的戚家军营制,以营为基本单位。营官多是曾家同乡的儒生,士兵则招募湘乡和衡州一带农民,穿粗布勇服。湘勇规矩,天未明就得吃罢早饭,有仗打仗,无仗操练。

    因为训练了一年多,这些穿湘勇服装的团练,站姿也还有模有样。

    曾国华听了曾国荃的话,也十分高兴,约定三日后出征。

    出征仪式,在“点将台”上,曾国荃咳嗽了一声,用严峻的目光横扫了一下全场的勇丁,对湘勇讲话,一副衡阳土话的腔调:“我们当兵,就是为了混口饭吃,拿命求官发财,光宗耀祖,就要讲究一个狠字,现在机会来了,我们杀往江西,抢粮抢钱抢地盘!对了,他娘的,还要抢女人!”

    “抢粮抢钱抢地盘!”湘勇们一个个来了精神,欢呼道。

    “但是上阵杀敌,也是很危险的,有不愿意跟我去江西的,可以留下,在家里过安生日子,一辈子当个窝囊废!是家里独子的,也可以留下来尽孝!”曾国荃说。

    最终,走了不少,但大都数留了下来,曾国华和曾国荃将队伍整编成了两个营,曾国华的“华”字营八百人,曾国荃的“吉”字营八百人。

    接到曾国荃求援的消息,李翰章答应出兵解南昌之围,他怕曾国藩真出什么意外。而且武汉,自古有“九省通衢”之称,地理位置对控制长江中游极其重要,如果武昌一失,太平军沿江进攻,安徽也很危险。

    武汉分三镇,长江南为武昌,长江北又被汉水分为汉口、汉阳。李瀚章率淮军三千和曾国华、曾国荃的两营兵赶到武昌时,武汉的战局已经白热化:早在1855年夏,太平天国的燕王秦日纲就率西征军攻克汉口、汉阳。西征军中另一支队伍,由韦俊带领攻进了武昌城。

    太平军占领武汉后,利用长江、汉水地形,夹江为营,构筑了坚固的城防工事,并在武昌城环筑土墙,以城东紫荆山、小龟山、双峰山为制高点配备火炮建立防线。南面在虾蟆矶还筑了土城。他们也想以武汉为中心,反守为攻,击溃清廷主力。

    武汉失守,清廷震怒,为夺回大武汉,咸丰皇帝下旨以湖广总督官文为钦差大臣,调集10个省的兵力数万人会剿太平军,不夺回武汉誓不罢休。

    官文无奈,只得统帅清军一万余人,于1855年11月底拼死反扑,先后夺回武汉外围的德安、汉川、蔡甸等地,率军进驻蔡甸,派兵猛攻汉阳,清军的水师则攻到了龟山脚下。

    署理湖北巡抚的胡林翼也是一名干将,统帅陆军及水师共一万余人,以金口为基地,向武昌白沙洲、八步街、江堤、李家桥等地进攻。韦俊率领太平军凭高垒深沟固守,并多次出击进攻胡林翼的老巢金口,迫使胡林翼军退至大军山,并急奏清廷速调湘军罗泽南部援鄂。

    罗泽南部共5000余人,由江西西进,与胡林翼的军队会师羊楼洞,一起联手攻下蒲圻,韦俊被迫率兵退守武昌。

    刚开始,罗泽南率领湘军士气高昂,十分顺利,由纸坊一直杀到洪山,到达武昌城下;胡林翼军也由武昌南路经李家桥、板桥到达武昌保安门外的五里墩;已经升官湖北提督的杨载福率湘军水师10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