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李鸿章回乡

    第125章 李鸿章回乡 (第3/3页)

泰公以为擒李沅发者必为武人,于是拔你为临武营外委。你一笑置之,竟不受赏,不为官,不为钱,就凭这一件事,足可以看出雪琴兄的将材和德望。”

    “只是为家乡略尽绵薄之力。”彭玉麟淡然一笑:“算不上什么大事。”

    李翰章说:“现在长毛日益猖獗,军情不容闲暇。请雪琴兄尽快搬到桑园街去,立即着手筹建水营。”

    “多谢大人提携。不过,我家中确实是有一点家事还要处理。”

    “什么家事?听说足下至今尚单身一人,要等功成名就后再成家,志气虽可佳,但窃以为不必如此固执。”李翰章说。

    “大人听谁说的?我刚娶妻。”彭玉麟说。

    “哦,这样就好。古人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娶妻生子,怎能慰老母之心?”李翰章说。

    “娶妻生子,人的一生,能有几个真心所爱之人?”彭玉麟又开始伤感。

    “从军打仗,兵凶战危,生死难以逆料,不能没有子嗣。希望彭兄在离开衡州之前,办完此事。”李翰章笑着说:“军中饷银匮缺,曾大人让我送来这五百两银子,作为足下的安家之费。期望你早日出山,将水师训练好了,和我们一起再浮江北下,进取。”

    “多谢大人,彭某恭敬不如从命。”彭玉麟收下礼物和聘书,决定干一番青史留名的事业。

    过了一周,彭玉麟就搬进桑园街赵家祠堂。

    李翰章觉得彭玉麟和杨载福都是实在难得的水师军官,便向彭玉麟介绍了杨载福。

    刚开始,二人相见甚是欢洽,过来一些日子,双方开始暗地里较劲。

    不久,曾国藩竟然从长沙请来永泰金号老板黄冕到衡州。

    这个黄冕,曾在江苏一带任过多年知府,见过许多洋人炮船,视察过水营,对办水师有经验。他们和彭玉麟一起努力,在石鼓嘴下的青草桥边建一大造船厂,广招各方木匠造船,彭玉麟还为新筹建的水师设计了各色旗帜。

    然后,李翰章等人插起招军旗,衡州、衡山、祁阳一带历来多靠长途运货为生的船民。自从长毛这一两年在湘江、洞庭湖一带点燃战火以来,长途贩运的船民基本没有了生计,他们大都既无田,又没别的手艺,得知曾国藩和李翰章在衡州高薪招水勇,连个橹工的饷银都可以养活四口之家,这一带失业的船民接踵而来。

    湘军水师招募的告示贴出去,短短十天,前来投军的便有二三千,大大超过原来的预想。

    李翰章从中挑出一千五百人,同时建三个营的水师,任命彭玉麟为第一营哨官,杨载福为第二营哨官,褚汝航为第三营哨官,正式建立了强大的水师。

    不久,从武汉顺江东下的太平军,大举进攻并占领了安徽的省会安庆,杀死了安徽巡抚蒋文庆,咸丰皇帝震怒,下令各地抓紧时间建立团练。

    李翰章的弟弟李鸿章,此时在京城翰林院,听到哥哥在湖南建功立业的消息,觉得自己也能办团练,写信询问李翰章的意见。

    李翰章回信说:“书生要想封万户侯,还得在战场上建功立业。”

    于是李鸿章怂恿安徽老乡、工部左侍郎吕贤基上奏,并代为捉刀连夜赶写奏章,要求回乡办团练,保境安民。

    “吕爱卿,勇气可嘉!”咸丰帝大喜,立即诏谕工部左侍郎吕贤基前往安徽,任安徽团练大臣,开始办理团练,负责长毛土匪的防剿事宜。

    长毛的势力主要在江苏和安徽,吕贤基都蒙圈了,大呼李鸿章害他,奏请咸丰皇帝把李翰章也带回乡。

    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也开始竖起大旗,在安徽老家办起团练。

    辅佐曾国藩差建好了水师,李翰章便回乡帮助父亲李文安,还有李鸿章建立淮军的团练。

    李家父子的团练,在李翰章的调教下,都整齐皆可用。

    李翰章还教导弟弟李鸿章,使他逐步懂得了为将之道——不在一时胜败,不逞匹夫之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