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曾国藩的忧虑

    第121章 曾国藩的忧虑 (第3/3页)

!”

    李翰章说:“大丈夫办事,岂可过于拘泥!况且墨绖从戎,古有明训。为保桑梓而出,为保孔孟之道而出,正大光明,何况又有皇上煌煌明谕,恩师不必多虑,若你尚有不便之处,可由伯父出面,催促出山,家事付与诸弟。这样,上奉君命,下秉父训,名正言顺,谁敢再有烦言?”

    “说得也是。”曾国藩说。“我也不再固小节而失大义,徒留千古遗恨!”

    翌日,李翰章去找老爷子曾麟书。

    曾麟书本来就不希望儿子守孝耽误前程,立即满口答应。遂面谕国藩移孝作忠,为朝廷效力。

    恰好这时,骆秉章又来一信,报告武昌失守的消息,再一次恳切敦请国藩出山晋省。

    于是,曾国藩将家事妥为安排,与四个弟弟分别各作一次长谈。六弟、九弟、满弟都要求大哥这次就带他们出去。

    曾国藩考虑再三,决定暂带国葆一人先去长沙,叮嘱曾国华、曾国荃:“你们务必安心在家,不要轻举妄动,视局势的发展再定进止。”

    然后,曾国藩来到腰里新屋,在母亲灵柩前焚烧已经誊抄尚未发出的“恳请在籍终制折”,并轻轻地对着母亲遗像说:“儿子不能尽人子之孝,为酬君恩,为兴家族,已决定墨绖出山!求母亲在天之灵保佑。”

    曾国藩到长沙,紧靠巡抚衙门,新开办了一个衙门,招牌上写着“湖南审案局”五个大字。

    曾国藩在这个衙门里办事,当起以安境保民为主要职责的帮办团练大臣。

    记得进长沙的那一天,他和郭嵩焘、国葆、康福一行来到大托铺时,江忠源便带着一百楚勇在镇上恭候,亲自陪他们进城。来到新开铺时,左宗棠又带着一班长沙乡绅和昔日师友,如黄冕、孙观臣、陈季牧及岳麓书院山长丁善庆、城南书院山长丁辅臣等来迎接。

    曾国藩来到巡抚衙门口,只见中门大开,巡抚骆秉章带鄂抚罗绕典、布政使潘铎、按察使岳兴阿及盐道、粮道等一批高级官员早已等候在那里。

    当夜,骆秉章在巡抚衙门大摆酒席,为曾国藩洗尘,如此隆重而诚恳地迎接,使曾国藩深为感动。

    骆秉章和曾国藩密谈。二人对湖南吏治松弛、匪盗横行,都深恶痛绝。

    曾国藩认为乱世须用重典,对官场要严加整饬,尤其对匪盗要严加镇压。

    骆秉章完全赞同,对曾国藩所持的“宁可失之于严,不可失之于宽”的方略,骆秉章也甚为欣赏。曾国藩又提出在省城建一大团,从各县已经训练的乡勇中择其优者,招募来省,严格训练,以这支团练来保卫省城安全,镇压各地匪乱的建议。

    骆秉章表示同意,只是兹事体大,要曾国藩亲给皇上上一奏章。

    最后,骆秉章如释重负,紧握曾国藩的双手,说:“今后有关湖南保境安民的一切,都拜托给仁兄了,全仗大才经纬。湖南是仁兄桑梓,仁兄对湖南的挚爱之心,定不在本巡抚之下,千万莫存避嫌之念,尽管放开手脚,施补天之术,使三湘父老早得安宁。”

    这番话,说得曾国藩热血沸腾,对先前的谢绝颇感愧赧。

    第二天,曾国藩便向朝廷呈上一道奏折,要在省城建大团,自然并不是仅仅为了防卫省城,镇压匪乱。

    巡抚的主要意图在于建立一支新军:先招募少数人,加以严格训练;然后以这批人为骨干,再招募十倍二十倍的人,立即就可成为一支劲旅,不仅保湖南,到时还可以拉出到省外与太平军战斗。

    “满人对汉人向来防范甚严,兵权由朝廷牢牢控制,从不放心让汉人多带兵,更不允许有人像明代戚继光那样建戚家军”。李翰章多曾国藩说。

    由于时局危急,咸丰帝知绿营不足依靠,希望有一支新的军事力量出现,恭亲王、肃顺的竭力担保,咸丰帝这次居然很快便亲自批复:“悉心办理,以资防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