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逍遥王爷

    第104章 逍遥王爷 (第2/3页)

贵族,食邑千户。第二层的是门第贵族,比如秦家、程家等入了凌烟阁的开国元勋氏族。处于社会第三阶层的,是通过参加科举而成为官僚。”

    袁嘉升说:“我听说武周的科举,让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到京和地方担任高官。太宗和武皇是创立完善科举的关键人物。”

    上官婉儿说:“武皇很重视科举,曾亲自策问贡人于洛成殿,这是科举中殿试的开始。”

    “科举有什么科目?”

    “科举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常设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

    “明经、进士是什么?”袁嘉升问道。

    上官婉儿说:“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进士考时务策和诗赋、文章,明经考时务策与经义。”

    “两个有什么区别?”

    “明经、进士两科,最初都只是试策,考试的内容为经义或时务。进士重诗赋,明经重帖经、墨义。”上官婉儿说。

    “婉儿,你懂得真多。帖经和墨义是什么?”

    “所谓帖经,就是将经书任揭一页,将左右两边蒙上,中间只开一行,再用纸帖盖三字,令试者填充;墨义呢,是对经文的字句,作简单的笔试。”

    “这两样有什么用?”袁嘉升问道。

    “帖经与墨义,只要熟读经传和注释就可中试,诗赋则需要具有文学才能。进士科得第很难,所以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上官婉儿回答说。

    “听说武皇还开了武举?”

    “嗯,应武举的考生来源于乡贡,由兵部主考。考试科目有马射、步射、平射、马枪、负重摔跤等。高第者授以官,其次以类升。”

    “最近的武状元是谁?”

    “郭子仪。”

    “除了科举,没有别的途径当官了吧?”

    “平民里有一种特殊的人群,便是官佐。唐朝的官佐虽然地位高于普通平民,但子孙后代没有封荫。”

    “平民百姓的生活怎么用?都有田地?”

    “大唐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口是为农民,他们是庶民的一员,在士农工商中排第二位。按照均田制的授田规定,享有凡年满十八岁的中男和丁男,每人分田八十亩,永业田二十亩;六十岁以上的老男和笃疾、废疾人,每人分田四十亩;寡妻、妾给口分田三十亩,若立户者给口分田二十亩,永业田二十亩。”

    “田地还真不少!唐朝疆域辽阔,人少田多,如果不遇到天灾人祸,一般可以丰裕富足地享受悠闲的田园生活,难怪后来有开元盛世。”袁嘉升心想。

    “除了平民,还有贱民。比起平民来说,贱民的命运更加凄惨,因为他们连参加科举的资格都没有。包括官户、乐户、工户、杂户、音声人、由司、部曲、奴婢等类别。”

    “哪些人属于贱民?”袁嘉升问道。

    “官奴婢、官户、乐户、工户、杂户、音声人等属于官贱民,而私奴婢、部曲、客女等则属于私贱民。官户、杂户等主要是前朝或当朝因罪而被配没入官,婉儿本来也是贱民,武皇赏识提拔,才当了女官。梁王不会嫌弃我的出身吧?”上官婉儿说。

    “哪里?听说你的父亲以前是入阁的宰相,上官大人名声很好啊。”袁嘉升说:“我听说奴婢才是贱民里最低等的吧。”

    “嗯,按照大唐律法,奴婢的身体和生命全部属于主人,通常是主人用金钱购买而来。大唐的法律,对于等级制度的规定严格,使贱民这一阶层很难翻身。”上官婉儿说。

    “张易之兄弟被杀后,她的母亲就沦为贱民了吧?她能习惯吗?听说张易之生前,为他母亲阿臧建造一座七宝帐,金、银、珠、玉等各种珍宝,没有不汇集在这座宝帐上的。”

    “是的。张易之等被杀,家道也败落了。他母亲阿臧没入官府充奴仆。张易之的母亲原来帐幔里面置放的用象牙制作的床,铺的是犀角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