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情报来源

最新网址:m.yuedsk.com
    第二百二十八章 情报来源 (第1/3页)

    “借鉴《大公报》这个想法倒是可以。这几年,我搜集了一些《大公报》对共宣传战的经典新闻和评论,你们可以看一看。”

    匡科长说罢,便从自己的书柜里拿出几张《大公报》报纸。

    “为什么社会公众如此关注《大公报》这份报纸?你们看完这三期报纸上的评论就明白了。”

    匡科长将这三张《大公报》报纸在桌面上摊开,上面有用红笔勾注的三个比较显眼的评论标题。

    第一篇是1941年5月21日王芸生在《大公报》上发表的社评一篇:“为晋南战事作一种呼吁”。

    第二篇是1945月10月25日在《大公报》上发表的为《为交通着急!》。

    第三篇是1946年4月16日王芸生在《大公报》上发表的社评《可耻的长春之战》。

    《大公报》可以说是国内发行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也是民国时期影响力最大的报纸之一。

    由于它排版精美、内容多样,每日印刷量达几万以上,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大公报》虽然只是一家民间报纸,但在抗日时期,坚决抗日的这一基本立场却始终没有发生改变过,对抗日战争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可是,在解放时期﹐《大公报》从总体上对国民党持有支持态度,这跟蒋委员长在背后对《大公报》加大支持力度有关。

    这个问题,从《新华日报》和《大公报》在这五年间发生的三次针锋相对的论战可窥一斑。而且,其中几次论争的问题都同国家、民族的荣辱兴灭息息相关。

    报纸在作战科几个人的手里传阅着,肖天浩脸上始终挂着淡淡的微笑。

    肖天浩平时也喜欢看报,在顾玉芬的印刷厂里,他几乎将每一期的《新华日报》都翻阅过,因此,他对国共这三次有名的论战过程一清二楚。

    为了让国统区人民了解真相,认清当前形势。延安方面针对《大公报》上的三篇社论及时地进行了反击,在《新华日报》上发表了《致大公报书》、《与大公报认国是》、《可耻的大公报社论》三篇社论。

    随后,许多进步报刊也群起批判,有理有据,最终以《大公报》失败而告终。

    “我认为《大公报》成功之处在于,它善于抓住公众的眼球,发表一些有利于党国的焦点新闻和评论。肖科长,你认为呢?”

    匡科长说着,便转脸问了肖天浩一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yued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