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八章 分辉同生死 把酒看吴钩

最新网址:m.yuedsk.com
    正文 第十八章 分辉同生死 把酒看吴钩 (第1/3页)

    第18回   画角谯门,分辉同生死    长河落日,把酒看吴钩

    诗曰:

    大漠雄关洗雁峰,闲田落日走乡兵。春秋硕果因保甲,兄弟深心共死生。

    万里家山黄花阵,一天霜露碧云风。谯门画角归鸿断,边塞重来话隐龙。

    谢桥带着虎子,一路北行,在上元节后,赶到了雁城。

    雁城地处北方边境,背靠洗雁山,紧邻洗雁河。洗雁河夏季水势较大,春秋季清浅,冬季近乎断流,水深一点的地方会有一层坚冰。洗雁山因河得名。此山有两座山峰,相对而立,高耸入云,洗雁河从峡谷中穿行而过,咆哮着冲过峡口,奔腾而下。春秋两季,大雁迁徙,往往逐水而栖,在这里停留。隔河而望就是朗燿的辽阔草原。边境线很长,秋冬季节,朗燿骑兵常常越过洗雁河裸露的河床,抢掠边地百姓。雁城的守军力量有限,驻扎在城中,面对朗燿的劫掠疲于应付,往往是这边得到消息刚刚出城,那边朗燿人已经满载而归,呼啸而去。长此以往,朗燿骑兵根本没把守军放在眼里,雁城就是他们秋冬牧粮的跑马场。

    谢桥和虎子一路行来,着意查访沿途情况。越往北走,人烟越稀少。雁城境内,处处颓垣乱瓦,老树昏鸦,大片田地荒芜,十室九空。

    风尘仆仆来到雁城,谢桥的老朋友,南方剿匪的战友,聂雄飞聂将军早就在等着他到来了。聂将军现在是雁城通判,早就得到了谢桥要来的消息。对于再次合作,两个人都感到轻松愉快。

    稍事休整,谢桥就投入到了繁忙的政务中。根据聂雄飞将军掌握的雁城军政情况看,边境空虚,朗燿越来越张狂,威胁越来越大。老百姓的生活水深火热,死的死逃的逃,民不聊生。

    谢桥又到城中各处走访,到边境附近考察。根据一路所见和雁城的实际情况,参考澄湘公子的介绍,谢桥苦苦思索着治理雁城的办法。想到今年的春播也就剩一个多月的时间,谢桥心中很急,连夜给朝廷上了一份奏折。

    谢桥在这份奏折里提出,雁城连年战乱,朗燿小股骑兵渐渐南侵,来往如风,守军防不胜防。雁城周边地旷人稀,老百姓大多内迁成为流民,这就造成内地治安不靖,边地守军孤悬。谢桥建议招募流民,组织男丁为乡兵,恢复农业生产,边生产边练兵。这些人可以编为保甲,习武,农耕,轮流巡警,与守军相呼应。雁城扎实篱笆,才能拱卫云津,保得中原安宁。乡兵大部分农耕,分一部分有畜牧经验的人尝试饲养战马。长期以来,守军与朗燿战斗,往往因为朗燿全是骑兵而吃大亏。

    洗雁河两侧草场条件相差不大,我朝可以投入一部分人力物力饲养马匹,争取几年以后,能大大提高守军的战力和速度。只有守军强大起来,朗燿才可能遵守议和协议,少些节外生枝。反之,边地空虚,守军不堪其扰,孤守力疲,朗燿将生出更大的野心。此时雁城青黄不接,多年战乱府库空虚,请求朝廷支援一些钱粮,同时支援适宜雁城种植的作物种子。谢桥在奏折中表示,离边地春耕还有一个多月,错过了春播这一年将颗粒无收。叩请圣上明鉴,予雁城以支援。一年之后,雁城争取非战斗人员的粮食自给自足。

    谢桥的奏折送到京城,在朝中引起了一番讨论。这几年,朗燿散骑频频袭扰雁城,老百姓不堪其扰,纷纷南迁。丧家失土的流民,时常聚集闹事,有些地方已经形成盗匪势力,成了朝廷的心腹之患。朝廷能否守住雁城,阻挡朗燿继续难侵进而威胁云津,已经成为雁城议和协议能否继续维持的关键。议和派已经深刻地意识到,雁城的存亡,已经成为议和派维持现状的关键支点。一旦雁城失守,朗燿大军南下,朝廷议和的筹码尽失,割地迁都都未必容易。当今条件下,增强军力,保住雁城,争取维持议和协议,符合朝廷主流意识。主战派虽然声音微弱,但是增强军力也是正中下怀。朝廷上下难得地意见一致。

    于是皇帝准奏,着户部尽速办理。谢桥得到一朝廷许可,就开始发布布告,招募流民,晓以利益。渐渐地大片北方地区都在流布这一消息。那些无家可归的流民,逐渐开始回流。谢桥派人登记造册,组成乡兵,实行半军事化管理。户部派人实地考察,根据花名册循序渐进地发放钱粮。流民能吃上饭,一传十十传百,渐渐北来的人越来越多。

    这天,谢桥一行人正到一个乡兵的训练营察看,迎面走来一个人。只见这人虎背熊腰,手中提着工具,走起路来脚下生风。那人低着头走路,正和谢桥撞了个满怀,抬头一看,惊喜地睁大了眼睛,又赶忙低下头。谢桥平和的和他说话,那人却支支吾吾。谢桥觉得这人面熟,一时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说了几句话就走了过去。走了几步,谢桥又回过头来,那人正好也在回头看他。四目相对,电光石火一般,谢桥一下子想起来了!

    多年不见,这人虽然有了很大变化,但那种勇猛单纯的目光,谢桥一辈子也忘不了。来人正是芙蓉殿二当家的!二当家的在此,芙蓉殿的兄弟们应该都到了。二当家的刚才不肯相认,也是不想暴露身份。谢桥微微一笑,转身继续前行。

    芙蓉殿的到来,一定是澄湘公子的安排。这让谢桥有了新的想法。第二天,谢桥处理完公务,一个人带着虎子,再次来到了二当家的所在的那个乡兵训练营,找到了二当家的。两人边走边聊,虎子机警地跟在身后。

    果然,芙蓉殿得到了澄湘公子的讯息,全部人马分散成多个小组,陆续北来。现在基本已经到齐。二当家的也是刚到,没想到就当面碰上了谢桥。谢桥大喜过望,忙问大当家的行踪。二当家的说,芙蓉女侠已经结婚生子,没有前来,现在芙蓉殿的大当家是华超,是芙蓉女侠的丈夫。说着,三人去找华超。

    华超身高八尺,国字脸,宽额大眼,脸色黧黑,看起来孔武有力,腮上还有一道疤痕。他说话不多,却字字沉稳有力。谢桥提起当年与芙蓉殿的交情,华超嗯了一声表示知道了。从华超那里,谢桥知道,在澄湘公子的安排下,日升行的部分兄弟也到了。几个人坐下来,开始商量编组的事。大家决定,把日升行和芙蓉殿的兄弟们分到各个保甲,帮助州府管理流民乡兵。谢桥请华超负责,华超一口答应。这一夜,诸多细事商量妥当。第二天,谢桥任命大当家的华超为推官,选调二当家的还有其他几个芙蓉殿日升行的人,组成乡兵管理机构,协助州府管理流民乡兵。

    华超把登记在册的流民乡兵,分成多个保甲,划分驻地,分配任务,任命保甲长,严肃军事纪律。乡兵的管理工作有条不紊的地开展起来。华超组织乡兵修建房屋,整理田地,生产练兵,实行半军事化管理。谢桥又派二当家的买了少量耕牛和各种生产用具。很快,雁城人丁兴旺,生产开始恢复。朝廷下拨了粮食,乡兵们吃上了饱饭,操练种田都有劲。正是春播季节,卢格命令户部运来了各种作物种子,同时下拨了一批银两,作为马场的启动资金。谢桥派聂雄飞负责购买马匹。三个月后,雁城大地返青,种子下田,马儿嘶鸣声,练兵的呐喊声,豪放的笑声,交织在一起,雁城气象为之一变。陆陆续续地,猪牛羊、鸡鸭的叫声热闹起来。

    谢桥和华超还选出一批人,在本地老乡的带领下,专门负责洗雁山的药材和特产。派二当家的负责收集整理雁城的特产,跟日升行学着做生意,增加州府收入,减轻乡兵的负担。

    每年的春天,青黄不接,都是雁城百姓填不饱肚子的日子,朗燿也知道没什么油水,所以不在这个时候过境抢掠。谢桥带领大家抓紧时间稼穑操练。

    雁城守军士气大受鼓舞,在聂雄飞的率领下,操练巡警更加积极,主动帮助乡兵训练。一时间,雁城内外,出现了兵民一家的气象。

    谢桥赴任不久,谢秋田就离开了谢家铺子,回到云津。他在谢桥的住所开了一家生药铺,自己坐堂看病。这处宅子本是澄湘公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yued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