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楚宗迷云忆今昔

    第二百五十八章 楚宗迷云忆今昔 (第2/3页)

这种方法显然是天荒夜谈,除此之外,李秘能够想到的便是比对血型了。

    虽然能够提取楚定王和宣化王朱华壁等王族兄弟的血液,但楚恭王已经死了,无法取得血样,便无法得知老王爷的血型,这样的状况之下,想要做交叉比对,通过血型的规律来确定楚定王是否是亲生,机会也非常的渺茫。

    那么该如何才能鉴定楚定王血脉的真假?

    李秘难免要想到早先上过的一堂课,那堂课请来的不是刑侦技术专家,而是个法医学历史研究者。

    说的是古代亲子鉴定的发展历程,因为上课内容颇为有趣,李秘也记忆犹新,此时倒也想得起来。

    这古代最流行的一种方式就是滴血认亲,不过并不科学,只能部分生效,而且由于无法确定血型,所以并不可信,第二种与滴血认亲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那便是滴股认亲。

    如果有一方已经死去,那么将活人的血滴到白骨上,血液能够渗透进去,便是亲生的,这种法子甚至记载在了宋慈的洗冤集录上。

    除此两种之外,便只能靠主观判断了。

    主观判断也分为两种,一种是根据感情亲疏或者情绪反应来判断。

    最出名的故事也有,两个妇人争小孩,干脆就把小孩带到堂上来,让她们争抢,用力抢的那个就不是孩子的母亲,因为亲生母亲会担心伤到孩子而不敢用力抢。

    又或者两女夺子,判官便告诉双方,你们的儿子已经死了,请你们过来领回去安葬。

    亲生母亲会哭哭啼啼过来把死孩子领回去,而假的母亲会就此作罢,由此就可以主持公道。

    而另一种则是根据常理来判断,举个例子,一个孩子长大出息了,三家人都来争,都说是自家亲生的,各说各理,判官就要问了,这孩子何时换的牙?

    一家说九岁,一家说七岁,而一家则说八岁,那么孩子就判给了最后一家,因为孩子八岁换牙是常理。

    当然了,这也就是举个例子,想说的是李秘此时遇到的窘迫,楚恭王死了之后,在检验技术落后的古时,想要做亲子鉴定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唯一的法子也只能是从旁调查。

    然而楚王这一脉从大明开国几年后,就一直盘踞在武昌,经过了近乎二百年的发展,加上宗室子弟从不节制生育,开枝散叶子孙后代成千上万,大小王公也是遍地走,又该从何处查起?

    再者说了,早先楚王宗理,也就是楚定王朱华奎的叔公朱显槐等人就已经怀疑朱华奎的血脉不纯,甚至说他不过是个野种,根本就没资格继承王爵,由此也闹出了不少争端。

    如今好些年过去了,但这则谣言却从未间断过,包括郡主府的仪宾等外戚,也同样时刻关注着这个事情,李秘若正大光明去盘查,漫说别个,便是楚定王就第一个饶不了他。

    也因为有这些风言风语,危及楚定王的王位,他必然会严防死守,但凡有些风吹草动,楚定王估摸着早派人清理干净,又岂能轮到他李秘来调查?

    那些知情人早年间也死得差不多了,朱显槐三年前死了,而朱显梡死得更早一些,朱显槐的儿子英年早逝,孙子辈还没有承袭武冈王的爵位,而朱显梡的儿子同样没有承袭王爵。

    盖因楚定王将宗权收回来之后,便开始报复这些造谣生事,危及王位的宗亲,不少人都被楚定王压得死死的。

    这些关乎身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