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寺中偶遇

最新网址:m.yuedsk.com
    第3章 寺中偶遇 (第1/3页)

    3

    洗潄完毕,稍事休息,换一件麻色的对襟衫子,感觉神清气爽,旅途的劳累一扫而光,许金氏便带着女儿和侄女们到大殿上去了。

    “卜管家,孩子们呢,怎么还不来。”

    大殿上,卜管家按预先的吩咐把香、烛呈给一位穿藕色僧服的年轻和尚手中,听到太太的话后,赶紧转身回房去找健林。

    “少爷,太太在殿里等你们去上香呢。”回到房里看到健林他们还在取闹,便着急地说道。

    “好的,我们知道,你先回吧,我们随后就到。”国丰爽快地说。

    “走吧,咱们到前面去吧,一会儿我娘又会急的。”健林从床上拉起国梁说。

    四个人出了房间,转了几个过道便来到大殿旁,正碰见国栋在大殿外瞎转悠。

    “国栋,你在转悠啥,这么多人,也不怕弄丢了,快跟好姐姐们。”国泰说。

    “你们还说,我都等你们半天了,姑姑生气了呢。”国栋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转身进殿里去了。

    国梁朝大家使了个眼色,便鱼贯进了大殿。

    大殿的正中塑了一座释迦牟尼佛坐像,慈眉善目的神情,神像前有三个大红的灯芯绒铺团,许金氏早在东首的蒲团上跪了。小和尚正在往铜香炉里插引燃的柏香,这柏香是爷爷亲自指挥着冯大一干人制作出来的,用了上好的柏树材料,燃着的每一柱柏香都冒出一缕青烟,一股股香气钻到鼻孔里来。

    由国丰带头,先上香再磕头,按照年幼长序,一个个手持点燃的柏香,高举过头顶拜三拜,小心地插在香炉里,再退后一步,在许金氏左侧的蒲团上跪下磕头,每人磕九个。女孩子们在许金氏的右手的蒲团上磕头,神像面前,谁也不敢大声说话。释迦牟尼像需要仰起头才能看清全貌。大殿的东首是一排天上的文曲星,人人手里捧一本经书,很博学的样子。西首是一排手握武器的武将。孩子们在卜管家的引领下,在每一座神像前的香炉里插上了柏香,整个大殿里顿时笼罩在一片青色的烟雾中,那浓郁的柏香把每一个人的五脏六肺熏蒸了一遍。健林他们几乎要窒息,可看看母亲仍像没事人一样跪在蒲团上沉思着什么,于是一干人默声出了大殿,到院子里透透气,只留许金氏一个人在里面静修。

    院子里来上香的人不少,都听说晚上寺里面在放莲花灯,逗留着不肯离去,要是往常的下午,倒是少有人来的。

    “哥,我怎么觉的殿里怪怪的,挺吓人的。”翠枝凑到健林的耳边小声说。

    “有什么怕的,不就是来上香吗?刚才你没在佛像前许个心愿?”健林问道。

    “这个是秘密,能告诉你吗?”翠枝扭头跑到桂琴身边去了。

    健林无意间抬头朝大殿看去,看到娘在玉凤表妹的陪同下,跟在一个小和尚后面,到大殿西面的方丈室去了。玉凤表妹心细,懂得体贴人,已经定好了人家,腊月天就会出嫁了,婆家是海青县那边的一户富裕的地主。

    大殿正对着寺南门,进门处有一口水井,有一些人围在那里伸长脖子往里瞧,健林便跟着兄弟们前去看个究竟。原来这是一眼古井,井水清澈,一眼就能看到井底,相传皇帝爷乾隆私访的时候,曾在云阁寺下塌,得一梦,梦见有一眼龙泉冒出,醒来便命人在此掘井,果然得一眼清泉,泉水甘冽,取来烧水泡茶,有一股独特的清香,乾隆一高兴,便手书了两个大字“御泉”,如今这两个字还鎸刻在井边的一块大石头上,字迹清晰,遒劲有力。人们在欣赏乾隆皇帝题字的时候,就会往井水里投一些铜板,预先在心里默记下铜板正反面所代表的寓意,如果落在井底的正好是心仪的那一面,自然高兴万分,也会沾了皇帝的好福气。在国丰的窜掇下,每人都玩了一把。

    大殿前的这个院子相对不太宽敞,下面有一间僧人唱经的偏殿,在有节奏的木鱼的敲击声伴奏下,众僧齐唱,绵长的诵经声便回荡在云阁寺庭院的每一个角落里,俨然为整个寺院蒙上了一床梵音的被子。孩子们哪儿消受的了,一个个出了西北角院门,沿着石阶上到了一个开阔的岭子上来,回身往南看去,整个云阁寺全在眼底。原来寺庙依北向南,东面最高的是望海峰,西面是稍矮一些的金鸡岭。在他们站立的光滑的石板上,刻了一个大大的隶体“心”字,足有六人锅口那么大的一个字,书匠姓名年代均不详。

    “谁能猜出这个字的用意?”兄弟几人中数国泰读书多,因此便提出个问题想把大家伙考住。

    “就是用心读经呗。”桂蓉回答道。

    “太直白”国泰摇了摇头。

    “可能是哪个小和尚想家了刻下的。”国梁说道。

    “不可能,小和尚哪有这么好的笔迹?”国泰反问道。

    “也许是哪一个诗人在此诗兴大发。”桂琴补充道。

    “诗人的诗作为什么没有流传下来呢?”

    “你说是出自什么人之手?”桂蓉问道,“恐怕你也不知道吧?”

    正好有几个游玩的人经过这里,把他们的话全听了去,国泰的脸上红通通的,好像被人揭了短,一句话也不说,起身继续往上攀登。

    健林站在这个斗大的“心”字旁往东望,穿过进山时的谷涧,一直可以看到玉涧河东面的平地上去,如果登得再高一点也许真能看到黄海里去的,他不再多想,跟在众人后面往上走。

    行不多远,穿过一片栗树林子,一座山头现在眼前,一整块褐黄色的巨石被能工巧匠们雕刻出了一尊巨大的菩萨坐像,菩萨的左手里还抱着一个婴儿,眼光中透出万千慈爱之情。石像下面围着十几个善男信女,人人手掌合十,默默祷告,健林他们便不再说笑,赶紧礼佛便是。

    辞别了菩萨像折往东去,是一条蜿蜓的小道,周围全是橡树、栗树、松树,野草枯黄,丢个火星子就能引起熊熊大火,他们小心地走过百八十米,便是一条丁字型岔道,左手边是往后山的道,右手边可攀登望海峰。道口立着一座草亭子,有三个挎了竹篮子的小商贩,卖些山楂糖球、栗子、杮饼子、晒干的野菌子,还用用木头刻制的小玩具,有十几个花样, 一下就把国栋的眼光吸引过去了。

    “健林哥,你都是大老板了,就大方地请我们一回客吧。”表妹桂蓉手指着那通红的糖葫芦说道。

    “这还不是小菜一碟,只要你们喜欢,卖什么我都愿意。”健林爽快地说道。

    “那就好,给我们每人来一支糖葫芦吧。”

    “小二,给我们来八支。”

    “好咧,客官”卖糖葫芦的小贩见到有生意可做,脸上立马堆满了笑容,专门挑那些山楂圆鼓,冰糖挂得多的挑了八支,每人手里分了一只,又给国栋买了一个跳猴儿的木制玩具。

    “客官,顺这路下去百十米便有一处好景致,你们可移步前去游赏,再返身上莲花峰也不迟。”卖糖球的小贩殷勤地给他们指路。

    一群人边吃糖球,边小心地沿着一脚宽的台阶往下走,五十步开外,便看到有两块姿势独特的巨石立在悬崖边上,到了近前,抬起头观看,这两块巨石约有两三丈高,暗红色的花岗岩材质,与灰白的石灰岩反差很大。巨石面西而立,三面悬空,只在右侧留一小径,只容一人勉强行走。两块石头的根部是连在一起的,上面被一条细长的石缝分隔开来,像是被极锋利的刀刃切割过。

    “如果让我来题字,我就在此处题一个‘关公试刀石’!”国丰闻声回头看时,只见国泰正抱了双臂,单手托了下巴,一副沉思的模样。

    “二弟在这里大发诗骚呢。”

    兄妹七八个都哈哈大笑起来,笑声在空旷的山谷里传得很远,恐怕一直传到对面的山头也不好说,只因此处过于狭促,赶紧原路返回,再经过丁字路口,向南而去。

    前行三百米,出了一片小树林,便到了莲花峰下面,由石灰岩石随意堆砌而成的样子,台阶窄又陡,只可单人行走,容不下整只脚,只好把脚掌侧过来,像鸭子行走似的,扶着石壁攀登,好在都是身强体壮的青年人,国丰在前面开道,健林走在最后面,国栋胆小,便故意走在健林哥的前面,只要到险要处,都有健林哥在后面顶着,倒也没费多大的事,一干人都爬到了山顶上,坐在圆不溜秋的大石头上面喘粗气。

    “莲花峰并不高,走起来却很累人。”国梁说道。

    “这座莲花塔该有多少年载了?”翠枝问道。

    于是众人都把眼光投向这座八角形的青砖白灰砌缝的三层塔楼子。

    “北宋德佑年间就有了,八百多年的历史了。”国泰摇着脑袋煞有介事地说道。

    桂琴哈哈笑着起来:“二弟知道的这么多?”

    “他是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没有不知道的事。”国丰也调侃他。

    “大哥也真是的,书本里不就是这么说的,《青阁山传》你倒是看过没有啊?”国泰反问道。

    “我哪有你那福气,拿起书本脑门子疼,斗大的字不认识几个。”国丰叹口气。

    “那就没办法喽。”国泰一副爱莫能助的神情。

    桂蓉和国栋两个小家伙好像不累似的,神不知鬼不觉地钻进那狭小的砖楼里面,顺着一架几乎腐烂掉的木梯,上到了三层楼上面。桂琴从窗户洞里看到他们俩个的身影,这才大呼小叫的把他们俩个喊了出来,浑身粘了蜘蛛网子和经年的尘灰,让众人好一顿数落。

    站在山顶向四下里看去,玉涧河像一条蓝布带子,绕青阁山一大圈,流向东南方向去了,河两边是一些或宽或窄的平地,往东北方向看去,又是一片连绵不绝的叫不上名字的青山阻断了视线,惟有玉涧河流去的方向一片白茫茫。

    “能看到黄海吧。”翠枝问道。

    “也许是吧。”健林不知为什么在出神,随便应付了妹妹一句。

    “咱家码头上的船帆也能看清吗?”翠枝进一步问道。

    “那你得长双千里眼。”国丰接着翠枝的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yuedsk.com